●张彩丽
教育4.0的背景
2013年,德国提出了工业4.0,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工业4.0是继机械化、电气化和信息技术之后,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英国称之为第4次工业革命,美国叫工业互联网,而中国提出“中国制造”给德国制造很大压力。所有的国家都想抢占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先机,因此大国之间出现了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那什么样的人才才是国家要培养的未来栋梁呢?其实就是要培养核心素养高的人才,素养包括了一个人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简而言之,教育3.0时代的应试教育,培养的是有知识能够考高分的孩子。但是人工智能时代教育不能止步于分数、止步于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也就是高分高能才能适应未来。于是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育,满足工业4.0时代的教育4.0应运而生,国际上已经有很多的研究报告提出了教育4.0的概念和框架。
教育4.0有三大特征
首先,第一个特征是情境化。2022版新课标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应试教育做不到的。因为教育3.0是培养孩子掌握更多的学科知识,但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我们会发现,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根本就不会用,而教育4.0是要给孩子一个来自于现实生活真实的问题情景,让孩子去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培养的是孩子的知识运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而解决任何一个现实问题都不可能依靠某一个单一的学科知识来实现。所以我们国家的新课标当中第一次出现了“跨学科”学习,而且跨学科这三个字出现了400多次。
教育4.0第二个特征就是实践性。新课标构建了实践性的育人方式。传统的应试教育就是作文论道,纸上谈兵。学习方式主要包括了听讲、记忆、理解、练习、考试等,而新课标强调的是实践育人,就是要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要求各个学科都要在教学中去增加实践活动,比如观察、考察、实验、调研、操作、设计、规划、制作、观赏、阅读、创作、创造等等。
教育4.0第三个特征就是个性化。未来的教育一定是因材施教。个性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来学习,二是学生可以决定自己学习的进度。个性化学习的实现有利于教育技术和智能设备的帮助。
教育4.0带给我们的“养娃”启示
第一,不要过度关注孩子的分数,要多关注一下孩子能力的发展。知识在未来固然重要,但是好的教育绝对不会止步于知识,有温度的能力才是孩子在未来不被机器人所替代的关键因素。第二,不要再去抄学霸妈妈的作业,要尊重自己孩子的天赋,给孩子个性化的教育。新课标同样强调了评价的多元化,将来的人才评价标准并不仅仅依靠考试分数。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未来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应该挖掘孩子的天赋和兴趣来好好培养。第三,要认清教育发展趋势,适应趋势去养娃。教育4.0时代已经来临,家长要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孩子一起成长。不要再抱怨“双减”没有超前学习和刷题的培训班,不要沉浸在终将被历史淘汰的应试教育中。
新课标意味着新的学习方式已经开启,如何用教育4.0的理念去培养出会学习、能力强,真正适应未来社会的孩子,这是我们每一位育人者的职责所在。
(作者单位:通化市二道江区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