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的东北平原,既尊享着因粮而生的“北大仓”美誉,也羁绊着由粮而起的“三农”困惑。这种矛盾,在以往风、沙、干、旱、碱肆虐的白城尤为突出。作为吉林西北部的传统农牧区,这里曾被称为“困惑的西北角”!
摘掉这顶帽子,成了这方水土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期望和不懈追求。“要村村通公路”、“要安全饮用水”、“要乡村企业”……一个个朴实的愿望,成为白城市委、市政府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不解决占总人口60%的农民富裕问题,何谈崛起振兴。怎么办?为了开创白城破解“三农”问题的新局面,围绕农民的所思所想、所愿所盼,市委、市政府问需于民、问政于民,在集思广益、调查研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富民强村固基”的新思路,明确了攻坚方向,确定了重点任务。
2012年9月5日,白城市召开了实施新农村“富民强村固基”工程建设动员大会,印发了《关于组织实施新农村“富民强村固基”工程建设的意见》,确定100个示范村先行先试。“三项工程”建设全面启动。这“三项工程”之中,富民是核心,解决农民发家致富的问题;强村是重点,解决农村环境改善的问题;固基是保障,解决农村党组织引领带动的问题,形成了环环相扣、丝丝相接的整体概念。吉林西部的白城,由此开启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崭新篇章。
当落日的余晖渐渐隐去,一抹晚霞装点在天际。镇赉县哈吐气蒙古族乡宝山村的文化休闲广场上,锣鼓铿锵有力,唢呐婉转悠扬,欢歌笑语轻舞飞扬……沉寂了多年的村庄再次迸发出勃勃生机。昔日的镇赉宝山村,寂寂无闻,贫穷落后,今日却是另一番景象:投资1000余万元建立了烤烟、水稻、奶牛、小尾寒羊四个产业园区。烤烟园区2012年实现产值430万元;水稻种植园区经过多年种植,亩产已达5000公斤;奶牛园区计划饲养奶牛300头,实行利润分红;7000平方米文化休闲广场大气典雅、设施齐全,村庄道路平整开阔,路旁风、光能路灯整齐划一,一栋栋蓝瓦粉墙的农舍掩映在绿荫之中……宝山村的变化只是镇赉县“富民强村固基”工程建设的一个缩影。实践证明,措施对路必然成效显著,一串串的数字最能说明问题。自工程实施以来,白城市共实施项目855个,完成投资60279万元。其中,农业产业项目219个,完成投资23589万元;旅游业项目170个,完成投资200万元;商贸项目8个,完成投资327万元;基础设施项目224个,完成投资21606万元;公益事业项目132个,完成投资6072万元;环境整治项目251个,完成投资7301万元;其他项目21个,完成投资1184万元。一时间,农业农村成了上项目、增投资的重头戏。在政策驱动、工程牵动、项目带动下,首批试点的100个村,产业发展实现了大跨越、农村面貌实现了大变样、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实现了大提升。白城大地,一派民富了、村美了、人笑了的美丽图景!
大胆探索破难题开启增收致富新征程
民富是幸福的物质基础。作为传统的农牧区,一代又一代农民靠辛勤努力、靠自然积累,为什么没有让腰包鼓起来?关键还是没有把农业的附加价值发掘出来,光凭土里刨食,只能提供产业链的初级产品,获利必然较少。解决这个问题,白城市把目光对准了产业发展。抢抓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政策、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的配套政策、农村危旧房改造政策、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等政策机遇,以园区化、规模化为统领,以标准化、品牌化为目标,着力推动农民选项目、上项目,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工则加工,发展丰富多样、切实可行的多种经营。对于农民创业中遇到资金短缺、技术不配套、市场风险大和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通过把村级组织、农户、科技部门、龙头企业、金融、保险6方面资源整合起来,打造“六位一体”捆绑式扶持模式,全力保驾护航。在政策的强力推动下,100个示范村共建立专业合作社239个,带动农户23866户;形成了23个主导产业,参与农户24167户。如火如荼的发展实践,喷涌出一批朝气蓬勃的村镇经济亮点。洮南市福顺镇温保村,把稻米种植加工和棚膜草莓种植作为富村裕民的支柱产业,着力打造“合作社+农户+市场”的经营模式,建设了拥有现代化加工设备的稻米加工厂,实现了“种、产、加”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成立了草莓生态专业合作社,规划了草莓生态产业发展区,共扶持发展高标准草莓种植大棚14栋,形成了白城地区唯一地产草莓的大型基地,年可实现产值150万元。通榆县鸿兴镇明月村,组织成立了育肥羊协会,着力发展育肥羊产业。协会现已发展会员100户,建设了总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的牲畜交易市场,年交易羊15万只,年纯收入达到150万元。
创新思路做文章绘就沃野田畴新画卷
新农村‘富民强村固基’工程,强村是重点,也是基础。村强则民富,民富则基固。现在的农村面貌问题,说到底还是二元体制造成的,长期的重视不够、投入不足,造成了集体经济的发展不足。缺乏财力支撑,加之管理不到位,造成了农村人居环境脏乱、邋遢,人文环境单调、枯燥。着眼于标本兼治,白城做起了“四两拨千斤”的文章。充分发挥各部门的政策资源,推动责任部门、文明单位集中开展“多对一”、“一对一”、“一对多”的帮扶对接活动,启动了“一增、三化、三改、三提高”十项任务。这其中,“一增”是治本措施,主要是通过政策投入,带动集资入股、合资合作、招商引资,推动每个示范村至少上一个集体增收项目,使村级集体在组织经营中增收、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三化、三改、三提高”是治标措施,通过文明创建、志愿服务、县市专项资金投入及现有村集体资产管理经营,狠抓净化、美化、绿化,改水、改厕、改圈,提高农民素质、提高科技素质、提高健康素质,让农民人居环境迅速得到改善,让农民幸福指数得到切实提高!在有的放矢的推动下,100个示范村的环境呈现了全方位改善。体现在数字上,修水泥路314公里,建排水沟269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983盏、普通路灯149盏,建垃圾处理场25个,购垃圾转运车162台,植树317万棵,种草7万平方米,栽花20万株。一些县市摸索出一批创新作法。镇赉县探索了“五个结合”,结合居安工程项目,抓好泥草房改造;结合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抓好改水、改厕、改圈;结合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大打村屯净化攻坚战;结合“三年大造林,建设西部大屏障”项目,整体推进村屯绿化工作;结合省级示范村和扶贫村建设,把项目向市级示范村倾斜。大安市把垃圾保洁工作从城市向乡村延伸,制定了管理办法,为示范村配备了垃圾清运车、铲车、垃圾箱,配置了"4050"保洁员。
转变职能固基础奏响领富带富新乐章
固基工程是密切党群关系,夯实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工程、根基工程。现在的“三农”问题,与过去农村党组织偏重于管理也有直接关系。计划经济体制下,能“管住”群众的就是好干部,这就使得群众身边的贴心人,没有念好主动服务经,也没有唱好领富带富戏,造成了基础不牢的问题。立足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白城在队伍建设上探索了一批新作法、好作法。着眼建强班子,实施了示范村书记由县级组织部管理制度,并在全市范围内选配100名干部,担任示范村“第一书记”。明确强班子、带队伍、选项目、增积累、保稳定等7项工程职责,实行了日常考勤、民情日记、目标管理、考评奖励4项制度。同时,推行了“一定三诺两评”、勤廉双述、村集体“三资”代理等机制,推广了跨村联建工作,确保了基层党组织有倒逼压力、有考核动力、有激情活力。着眼发展组织,开展了单独组建、挂靠组建、联合组建、派出组建等工作,在示范村新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74个,实现了“应建尽建”。着眼领富带富,在100个示范村全面落实了“项目支书”制度,依托“项目支书”和村级班子,开展创富培训80余场,制定各类发展规划363个,提供致富信息126条,引进项目52个,带动主导产业69个,党员干部年均增收1.5万元,有效点燃了农民的创业激情。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构建和谐、文明、富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民之愿,民之荣,民之福。风物长宜放眼量,如今白城“富民强村固基”工程正在稳步推进,一项项创新挟风而来,一个个成绩让人鼓舞,通过党政推动、政策拉动、部门联动、项目带动,白城正在向农民收入逐年提高、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村风民风文明和谐、社会事业繁荣发展的“美丽乡村”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