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身边有不少人出现了过敏症状。记者在我市几家医院门诊了解到,入秋后因过敏因素致病的人数在门诊中明显上升,专家提醒广大市民及早准备,防患于未然。
误以为是感冒,其实是过敏
家住市区白鹤小区的张先生身体一直挺好的,但近几天突然频频开始打喷嚏。刚开始,他认为是秋天早晚气温低,自己可能着凉感冒了,就到药店买了点感冒药服用,可几天下来一点儿没见效。而且有时还伴有流清水鼻涕、鼻痒,并伴眼痒、流泪、结膜充血等症状,真的挺不舒服的,到医院一查,诊断是过敏引起的根本就不是感冒。究其原因竟然就是空调惹的祸。原来,入秋后,在“秋老虎”的横行下,张先生家的空调“积极”发挥作用,张先生家还养了两条小宠物狗,本身就有过敏性鼻炎的张先生多数时间都宅在家里玩游戏,就这样多方因素“合力”导致了张先生的过敏症状发生。最后,张先生接受了医生的建议,暂时少与家中的宠物狗接触,将空调调到适宜的温度。专家建议,过敏性鼻炎患者家中尽量不要养宠物。
郊游选址不甚,引发过敏
皮肤过敏虽是“小病”,但对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时下,秋高气爽,激起了很多人的郊游兴趣,这本是好事,但如不注意也会引发一些皮肤过敏。
国庆放假期间,在装潢公司从事广告策划的王女士一家人开车到有山有水的地方郊游。本来打算在市区周边几个地方好好玩玩,但没想到刚玩完一个地方,王女士和女儿就因为双双过敏,使得自驾游不得不提前结束。而随后回来的好几天,王女士和女儿连着打了好几天的吊针,症状才得到了缓解。据医生介绍,野外很多植物都可能成为过敏源,尤其是漆树、荨麻、除虫菊、银杏、猫眼草等,如果具有过敏性体质的人无意中接触了它们,轻者裸露部位有痒或者灼烧感,局部出现红斑,或有针尖大小的丘疹密集,重者红斑肿胀明显。不过这类病症来得快,去得也快,处理得当,一般2周内可痊愈。
专家建议,过敏体质的人或外出旅游的人在外出时要戴好眼镜,手、足等部位尽量不要暴露,居住的室内要及时采取灭虫措施,衣被最好不在树下晾晒。出现过敏性皮炎症状后,千万不要自作主张地到药店购买药品自己涂抹,因为一则可能出现药不对症,二则会影响医生的正确诊断。此外,饮食方面少吃生猛海鲜类食物。
秋季支气管哮喘者,要当心
在白城中心医院门诊,前来就诊的哮喘患者很多。一位9岁的女童在父母的陪伴下前来就诊。据其母亲讲,女儿自小就患有哮喘,因此,父母格外注意天气的变化及女儿的饮食起居,但就算无比细心照料,近日还是让女儿的哮喘病犯了。这位母亲说,女儿呼气时有高音调的哨笛声,夜间咳嗽加重,反复喘息……看着女儿的难受样,当父母的特别心疼。这不,他们希望这次住院好好给女儿治治。
据我市一位资深中医介绍,哮喘病人在过敏物质较多的秋季可以选择一些药材熬成汤药预防,譬如玉屏风散,它以黄芪、防风、白术3味中药为主,能起益气固表止汗,提高免疫力的功能。很多哮喘病人伴有肠胃毛病,由人参、炙甘草、茯苓、白术、陈皮、半夏6味中药组成的六君子汤,可以调理胃肠运动,抵抗胃黏膜损伤,起到辅助防治哮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