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张美慧)金秋十月,正是大田作物收获的季节。10月10日,在洮北区平安镇永平村的一片保护性耕作示范田中,人头攒动,机声隆隆,两台大型玉米收割机在田野里纵横驰骋、往来穿梭,刚刚还挺立着的玉米棒,瞬间被卷进车斗,秸秆被直接还田留作肥料。接下来,深松机大显身手,对刚刚收割完的土地进行了深松演示作业。这是洮北区农机管理总站举办的保护性耕作现场会上的一幕,机械化的收割与整地技术吸引了农机大户、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等近300余人前来参观。
现场会上,农机总站的工作人员还为前来参观的农民发放了《洮北区保护性耕作宣传手册》,并详细讲解了保护性耕作的基本原理。工作人员还分别对保护性耕作应用田与传统耕作田进行取样测产,测产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应用田比传统耕作田平均每公顷增产5133斤。现场农民纷纷表示,这种保护性耕种方式既省时又省力,还能提高粮食产量,真的是太好了。
据了解,保护性耕作作为一种先进的耕作方式,具有蓄水保墒、抗旱节水、培肥地力、减少扬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单产、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等作用,经济效益显著。洮北区从2007年开始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推广,到2014年止,已经在平安镇、青山镇、白城牧场、平台镇、东胜乡、东风乡、到保镇、德顺乡、洮河镇、保民农场等乡镇(场)建立示范点累计推广达30多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