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竹板,响呱呱,听我把幸福院夸一夸。自从俺把门儿跨,真是幸福到了家……”日前,笔者来到龙沼镇采访,“幸福院”64岁的刘权高兴地向笔者表演了他创作的《幸福歌》。“幸福院是一个和谐、温馨的大家庭,我们在这里衣食无忧。这都是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给我们带来的实惠!”刘权老人说。
以人为本促和谐,科学发展惠民生。“幸福院”只是大安市老百姓幸福生活的一个缩影。民生实事和幸福指数就像天平的两端,民生实事的分量越重,百姓的幸福指数就越高。在这一天平的两端,大安用事实说话,让百姓点赞。
民生无小事百姓重千钧
大安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把民生放在第一位,听民声、解民忧、济民困、帮民需。社会保障事关群众利益,牵动民心。家住大岗子镇靠山村的李双武好事是一件接着一件。李双武和老伴儿去年在民政部门的帮助下,盖起了全新的大瓦房,每月还都能领取新农保补助资金。老伴儿患有多年类风湿,出去看病很困难。自从村里建成了卫生所,隔三岔五卫生所的大夫就上门来给他老伴儿针灸,方便多了。
老话说,三春不如一秋忙,每年的秋收家家都格外忙。可是再忙也不能耽搁接送孩子上学。校车的开通彻底解决了一家人的困扰,李双武的小孙子每天都能在家门口上车上下学。
为确保群众生活得更安心、更幸福,大安全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不断加大养老、失业、医疗等五个基本险种扩面征缴力度。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市农村学校普及校车,城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重点卫生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基层卫生服务质量显著提升。
城乡共发展共建促和谐
“总算有一个像样的家了,这是我今年最高兴的事,这些年到底搬了多少次家,自己都记不清。从今天开始,我们一家人终于可以不再飘着了。说实在的,当年结婚都没今天这么高兴。”拿到廉租房钥匙的陈玉玲激动地说。
大安着眼群众生活所需,不断加大城乡建设力度,让人民群众生活方便、生活舒心。
加大棚改力度,棚改建设如火如荼。投资4.4亿元,改造棚户区2600户,建设回迁楼房20万平方米;完善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提速升级。改造扩建康平街、江城东路、西站街等8条道路共15万平方米,解决群众行路难;投资1.3亿元新建一座热源厂,新增供热能力300万平方米;投资1.8亿元,实施城市二次供水综合改造工程,并在小区同步开展硬化、亮化、绿化、排水等综合改造,受益人口12.6万人;安装路灯125基杆;疏通排水管网3000延长米;铺设燃气管线6700延长米。
加快新农村建设,打造美丽乡村。在广袤的农村,在开展环境整治重点村的同时,把新农村“富民强村固基”工程由26个示范村向全市所有乡镇、村屯逐步推开。确立了四棵树乡建设村、安广镇永庆村、太山镇巨宝村、乐胜乡日新村、舍力镇民有村5个典型村,着力打造一村一品、各具特色的产业格局。建设村被确定为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
全面保增长发展惠民生
今年种了3栋大棚的红旗饲养场职工奚芹收入4万多元,她高兴地说:“多亏市里扶持,俺才有这样的好收成。”
近年来,大安在服务民生、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交出了优异答卷。
调整结构促增收,让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积极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惠农政策资金1.35亿元。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在特色农业推广、龙头企业培育、农业项目实施上下功夫,全力支持特色农业种植,大力推进以蔬菜、西甜瓜、大挠子、花生、烤烟、美葵等为主的6条特色产业带建设,培植西甜瓜、蔬菜、黄菇娘种植园区26个,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