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通榆县坚持“六个突出”,驰而不息反“四风”,敬终如始转作风,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突出群众参与,征求意见真实广泛、形式多样。县委明确要求征求意见工作要做到全覆盖、无死角。县委常委带头深入基层,面对面地听取干部群众意见。各部门按照工作领域,广泛征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各级领导干部分区包片、走村入户征求群众意见,真正做到不落一户、不漏一人。活动中,县委常委班子征求意见建议11方面197条,各单位征求意见建议15方面1420条,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扎实推进教育实践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突出求实求效,存在问题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县委突出问题导向,以“钉钉子”精神抓整改、促落实、求实效,查摆出来的问题分批次得到了有效解决。全县各个层面共及时有效解决问题1891个。县乡两级领导班子专项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查摆问题1199个问题,对19个软弱涣散党组织集中整顿攻坚,共调整不胜任村党组织书记4人,免职2人,办结民生实事65件。投入资金232.2万元,新建5个、原址修缮4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社区和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全部达到8万元以上,村干部工资报酬达到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以上,社区“两委”成员岗位补贴提高126%,网格长月补贴提高67%。强化信访工作源头治理,先后3次在全县范围内排查信访案件153件,全部得到有效解决。群众诉求的就医、就学、饮水、安居等465个问题全部限时办结,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和谐融洽。
突出特色亮点,活动载体围绕主题、切合实际。针对关注弱势群体不够问题,县委创新实施了“手牵手家园行动”,通过鼓励全县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采取政策、资金、物资帮扶和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对5003户特困家庭实施了精准有效帮扶。截至目前,帮扶资金及米、面等物资折合人民币约338万元的款物已经送到特困家庭家中,对于丧失劳动能力、有家务劳动和农业生产等劳务需求的特困家庭,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志愿劳务帮扶。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用温暖与爱心深深感动了特困群众,也更坚定了他们向往和争取未来美好生活的信心与希望。针对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不够的问题,县委实施了“服务城乡群众一张网工程”,在乡村构建了由涉农部门、乡镇政务大厅、村屯便民服务点及便民服务员组成的县、乡、村“三位一体”便民服务网;在城市社区构建了由社区党工委、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和志愿者团队组成的党建“五位一体”服务网络,并同“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全县社会服务与管理信息平台”相融合,在全县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服务在网、管理在格、网格一体的服务体系。各涉农部门接听咨询事项1570件,办结1482件;社区搜集民声民意2300余条,解决1100余件;社区及农村党组织办结民生实事465件,做到了“一网覆盖,触网即动,便捷高效,群众满意”。
突出领导带头,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持县级四个班子,县委带头;全县各级班子,县级班子带头;各个班子,班长带头,县委书记率先向全县干部提出全方位“向我看齐”的要求。全县“自上而下”形成了层层示范、上行下效、“向我看齐”的生动局面。活动中,各级领导班子集中学习共1623天,召开座谈会、研讨会888场次,各级领导干部共建立联系点667个,平均深入联系点4次以上。各单位一把手带头讲党课773次,带头征求意见,带头整改问题清单,较好地发挥了示范作用。
突出层层加压,督导指导工作从严从实、贯穿始终。县委始终坚持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开展活动,研究制定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实行了领导小组、活动办、督导组和各单位四级联动工作机制,层层传导压力,逐级审核把关。通过定期调度、谈话提醒、督导检查,做到了疑点即时解释、经验随时交流、任务快速完成,确保活动有序开展。活动中,共查处“四风”方面问题案件46件,处分违反党纪政纪党员干部39人,对37起典型案件进行通报。
突出统筹兼顾,教育实践活动与中心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始终坚持把开展活动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加强。针对水、电、路、人等制约性发展瓶颈,经过艰苦卓绝的工作,总投资200多亿元的风电产业项目正式启动,实现了土地指标交易,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平台有了新进展,河湖连通、膜下滴灌等“七大治水方略”全面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开辟了新领域,道路建设实现快速发展,连续3年清查出各类土地资源240万亩,改善了生态环境,从根本上治理了乱源,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与此同时,棚户区改造、旅游产业发展、“大平安”建设、民生民利工程、各项社会事业和党的建设全面推进,真正做到了既把活动抓出成效,又把活动激发出来的进取精神转化为强大动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