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理论与实践
上一版3  4下一版  
坚持“三有”永葆清廉
营造讲真话的良好政治生态
领导干部要有智慧和勇气
扎实推动白城文学艺术创作繁荣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 年 11 月 1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营造讲真话的良好政治生态
●王红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营造良好从政环境,要从各级领导干部做起。领导干部要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对上对下讲真话、实话。

    古往今来,讲真话都是困难的。历史上最典型的莫过于赵高的指鹿为马了。为什么讲真话困难?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人性使然。“耳喜恭维之声”,喜欢听好听的话,获得肯定、得到重视,就和人天生要吃饭睡觉一样,是人的本能。二是环境所迫。人人都知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犯颜直谏,在史书上是美德,但在现实中却非常稀少。因为讲真话容易得罪人,容易让领导、同事不高兴,甚至给自己的工作、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长此以往,在社会上就形成了喜欢讲好听的话、顺耳的话的不良氛围。延伸到官场,实话实说就变得困难。毋庸讳言,当前,在干部队伍群体中,说假话甚至成为一些人心照不宣的“潜规则”、津津乐道的厚黑学、干部信奉的“官场哲学”。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损害了党员干部的形象,降低了党员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诚信度。

    如何让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传承下去,形成讲真话的良好政治生态?

    首先,领导干部要带头讲真话。领导干部对待问题的态度直接决定着普通党员干部的现实表现。一把手能够敞开胸怀,虚心纳谏,党员干部才敢讲真话;一把手能够实事求是,客观民主,党员干部才会说实话。因此,要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领导干部必须带头讲真话、说实话,营造民主宽松的话语环境,使普通党员干部能够心怀坦荡、畅所欲言。只有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带头讲真话、听真话,并善待一切讲真话的人,党内才会逐渐形成讲真话的政治氛围;也只有在那些愿意听真话的干部面前,人们才愿意讲真话、敢于讲真话,讲真话的人才会越来越多。

    其次,党员干部要做到不讲假话。讲真话,不讲假话,是做人的一个基本要求,关乎某个人或某个群体的诚信问题。没有一个人是喜欢被蒙蔽的,也没有一个人不向往真诚、呼唤真诚。然而,现实社会中责任感的缺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处世哲学,也会让真话遁形。要在全党全社会营造讲真话的氛围,每个公民特别是党员干部都要积极参与其中,不逃避、不抱怨,做建设者、实践者,不做旁观者、空谈家;既要栽花,也要拔刺。就如国学大师季羡林所说“不要说假话,要说真话。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再次,要创建讲真话的政治环境。讲真话离不开“纯净的空气”。要在全社会营造讲真话的良好氛围,不能全依赖于说者自身,更需要从制度上保护和重视讲真话的人,既不能让讲真话者因讲真话而受到伤害,也不能让讲假话者钻空子、得好处。要坚持兼听则明、闻过则喜的态度,容得党员群众讲真话、讲刺耳的话,对在某些问题上有不同声音以致产生争论的不“扣帽子”、不“打棍子”,对提出的问题能做出积极的回应。对那些敢讲真话、敢报实情的同志,要优先提拔重用;对那些弄虚作假的干部及时进行组织谈话,提出严厉批评,必要时进行组织处理;对那些好说假话或者对说真话、讲实情者施以报复的,严厉查处,得利者要使其得不偿失,得名者要还其“庐山真面目”,得官者要摘其“乌纱帽”。于此,才能使讲真话、听真话、信真话在全社会形成“蝴蝶效应”,产生积极效果。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 国 吉 林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自由大路6426号 邮政编码:130033
电话:(0431)88600621   (0431)8860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