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天气日渐寒冷,可是出门锻炼身体的老人却有增无减。冬季是心血管疾病高发的时节,专家提醒,冬季老人锻炼一定要注意方式、时间、强度和自己的身体状况,免得在锻炼中出现危险。
晨练时间应推迟
近日,记者在市内各大广场、公园走访发现,习惯了晨练的老年人在这样寒冷的季节依然起得很早去锻炼身体。
据白城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王丽兰介绍,每年冬季,老年人心血管类疾病发病时间很多都集中在早晚时段,主要是因为气温骤降,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使血管收缩加强,造成血压波动,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突发。冬天早晚容易起雾,空气质量不是很好,心血管病患者或中老年人运动的时间应在上午8时以后开始。应选择向阳、避风的地方进行锻炼,有雾时不宜在室外进行锻炼,如果选择在室内进行锻炼时,要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并注意保暖,随时添加衣物。
不宜剧烈运动
医生提醒,冬季气温低,人的肌肉弹性和延展性有所降低,易损伤,尤其是老年人,往往有程度不同的动脉硬化,更不宜剧烈活动。可以选择一些运动量较小和耐力性的项目,如太极拳、气功、散步、舞剑等,也可以选择一些球类运动,如羽毛球、门球等。老年人多骨质疏松,不宜做劈叉、快速下蹲、快跑等动作。老年人、体弱者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每次锻炼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半小时左右。另外,不要空腹时进行运动,否则会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低血糖。切忌运动后立即吃生冷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