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通榆国税局稽查局对通榆县万奎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虚开农产品收购凭证偷税案进行处罚
洮南市财政局多措并举强化资金监管
白城铁路房产段合力攻坚节支降耗
大安市长虹街财政所严把关口发放回迁楼补助款
镇赉县交通局纠正“四风”树立良好风尚
镇赉农发行注重提高全员消防意识
镇赉县城管大队大力推行“城管文明执法五步法”
大安市全面完成机械深松整地任务
通榆县包拉温都乡纪委打造“廉政套餐”获群众好评
“美丽乡村”奏响幸福和谐交响曲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2014 年 11 月 1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丽乡村”奏响幸福和谐交响曲
——通榆县苏公坨乡发展纪实
●王天元陈宝林

    和谐新风幸福路,乡村美景入画来。近年来,通榆县苏公坨乡党委、政府创新发展理念,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秉持生态经济景观三位一体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优化环境,全乡面貌日新月异,经济社会蓬勃发展,文化活动如火如荼,人民生活显著提高,昔日贫穷落后乡村如今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这里已奏响了新农村建设的美丽乐章。

    产业带动特色产业助农增收

    笔者在苏公坨村看到,很多农户院子里都晾晒着花生。在乡政府积极引进技术和向外推广农副产品的大背景下,苏公坨村成功打破传统农村种粮食作物的固有模式,向以种植花生等经济作物的耕作模式转型。村民侯书权说:“我家种了30多亩地的花生,按照现在价格看,今年能收入6万多元。”据了解,该村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鼓励村民种植花生。

    苏公坨村党支部书记王升告诉笔者,目前村里花生种植面积已有近千亩,加上葵花、芝麻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近年来整个村的经济总量逐步上升。随着交通的逐步完善,村里粮食的对外销售也方便了不少,村民们收入稳步上升。该乡科学发展,因地制宜,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在认真抓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的同时,积极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依托农业综合开发扶贫项目,加大农村水电路、膜下滴灌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文化繁荣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苏公坨乡的群众文化活动过去处于一种自发、零星、分散的状态,许多村屯开展文化活动没有场所、没有设施,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也相对单调。今年乡政府积极筹资6万元,对各村文化阵地进行了建设,农村文化阵地的设施投入也达到30多万元,建立健全了乡文化站、各村的文化广场和文化大院,使过去简陋的场地和设施有了明显改善。并购置了演出乐器、服装、道具、音响等器材,为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还为农家书屋配置图书18000多册。为使农村文化活动健康有序发展,文化站还组织群众组建了一支“乡村小乐队”,由群众自我管理,用身边的一些典型事例自编自演评剧、二人转、京剧、歌舞等各种类型的小节目,利用冬闲和节假日到各村文化大院演出,极大地活跃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完善设施人居环境更加优美

    进入苏公坨乡各村,平整的水泥路蜿蜒相通,将9个村连结在一起,形成了通畅的交通网络。该乡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以中心村建设为突破口,拓展规模,完善功能,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在硬件建设方面,重点抓好苏公坨村绿化、硬化、美化、亮化工程及相关配套建设。巨宝山村的衙门屯和大围子屯是距离乡政府最远的两个屯,地处偏僻,以前的土路十分坑洼,村民们在雨季只能乘坐拖拉机出行。今年,乡政府协调新农村公路建设资金44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60万元,为该村建设水泥路12.4公里。该村积极实施节水增粮项目,水利工程建设方面,三年来累计投入节水增粮项目建设资金3480万元。铺设膜下滴灌管线47.85万延长米,打抗旱井108眼,提高了粮食产量145万斤,人均增收2100元。同时,还全面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初步打造形成了以七撮村为主的新农村环境建设示范村。

    统筹乡村民生事业优化发展

    笔者走进了位于苏公坨村的苏公坨乡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今年76岁的李万林是巨宝山村的五保户,在乡民政办、村委会的帮助下,他住进了福利院。老人在这里不仅得到生活保障,还结识了许多的朋友,每天都过得很快乐。以前的福利院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由于年久失修,房屋出现了漏水、开裂,为了改善老人们的人居环境,苏公坨乡政府在克服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积极筹措,重新选址,于2011年投资80余万元对福利院进行了异地选址新建,新福利院建筑面积达到460平方米,院内食堂、医疗室、活动室等设施一应俱全。

    发展惠民,发展为民。近年来,苏公坨乡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大力改善民生,不断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劳务输出3820人次,新农保实现了应保尽保,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工作进一步得到了加强。今年,全乡共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和社会人士爱心捐款3万元,捐赠衣物近千件;发放农村低保金和临时救助金134.79万元,危房改造资金276万元;争取农机补贴项目资金305万元,购买农机具122台(辆)。

3上一篇  
 
 
中 国 吉 林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自由大路6426号 邮政编码:130033
电话:(0431)88600621   (0431)8860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