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一代大医俊者、国医泰斗涌现杏林,造福四方百姓,传道岐黄,育人授业,成为悬壶济世的一支精英之伍,其中不乏巾帼英姿的女郎中。白城中医院主任医师邵慧群便是巾帼英姿中的一员。
中医情结
1965年出生的邵慧群,从小就对中医有着浓厚的兴趣,立志学医,治病救人。1983年7月,邵慧群如愿以偿考上长春中医药大学,成为中医专业的一名学子,开启了实现理想的新起点。邵慧群也更加清醒意识到,5年的大学求索,需要不懈努力,苦作学舟,用近乎虔诚的心去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1988年7月,邵慧群学成毕业后被分配到白城中医院中医内科,开始了她的从医生涯,也实现了她孜孜以求的从医梦想。至今,她在专事心脑血管病、高血压、慢性疲劳综合症、失眠症等疾病诊疗的临床岗位上已经辛勤耕耘了26个春秋。26年风雨洗礼中,她始终对中医情有独钟,用无悔的追求和执著的信念,诠释着心中那矢志不移的中医情结。业广惟勤
从医以来,面对有着数千年历史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医学,邵慧群坚守“业广惟勤”的人生信条,把其视为实现理想的不世之功,成就功业的不竭动力。她坚信“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不经过辛勤的学习和探索,事业上是不会有收获的,并告诫自己:“医者不炫其名,而应博极医源。”为此,她精勤不倦,百家博采,触类旁通,寻求真谛,付诸实践。把《神农本草》《兰室秘藏》《素问》《黄帝内经》等中医典籍及各家学派学说的精髓要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撰写了十几本心得笔记,总结积累了数千张保留处方。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形成了以“升清降浊、燥湿祛痰、健脾和胃”中医理论治疗痰浊中阻型高血压和以“疏肝补肾、滋阴潜阳、安神定悸”中医理论治疗妇女更年期肝肾阴虚、肝阳亢盛引发的高血压的两大临床特色。同时在运用温阳益气安神、活血化瘀通脉中医理论治疗房颤方面尤有显著疗效,极具中医内科特色疗法,病例显效率达95%以上。大安市28岁男性患者张某患有高血压,最高达170/110mmHg,经常有头晕、头重、困倦等症状。他慕名求治于邵慧群,邵慧群通过辨症施治,运用“升清降浊、燥湿祛痰、健脾和胃”之医理,自拟汤剂药方服用于病人40剂后,症状渐消,血压一直稳定在140/85mmHg上下。镇赉县徐某70岁,患有房性早搏病史10余年、房颤病史5年,常感心悸气短、心前区疼痛、夜间憋醒。治疗多年,无明显好转。去年5月求治于邵慧群。根据临床症状,邵慧群以温阳益气安神、活血化瘀通脉中医疗法调制方剂给病人服用15剂后,心前区疼痛、心悸气短症状减轻,睡眠好转。在邵慧群治疗的患者中,类似这样的成功病例不下百个,为广大患者所称道。传承薪火
朗朗乾坤,菁菁杏林,岐黄之术,铸中华魂。自古以来,以身垂范大医精诚,无私传承自己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照亮后学者的民族传统之光。邵慧群犹如这星海中的一颗亮星,在履行一名医者厚德济世,治病救人使命的同时,她尤其重视对中医人才的培养,把传承中医和育人授业作为自己责无旁贷的一项使命,把自己总结积累了多年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后学者,培养中医后备人才。用她自己的话来说:“让中医薪火世代相传,让有志后来者继承,让中医誉满世间,功耀千秋。”邵慧群从医至今,坚守临床一线,紧跟中医发展前沿。为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曾进修于白求恩医大一院心血管内科一年,参加北京中华医学会举办的为期三个月的高血压、心血管病防治培训班。在长期的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她在中医治疗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领域里功底深厚,多有建树。曾在《中国医学杂志》《中华全科现代医学杂志》《中医杂志》多个国家级学术期刊和省级医学杂志发表学术文章10余篇,并总结誊写临床单方、验方数本。其中,有些学术成果和临床特色备受医学界有关方面的关注和重视。
邵慧群在中医内科领域享有声誉,2007年至今被选为白城市第四、第五届政协委员,2009年被市卫生局专家组评定为“市名中医”,同年被推选为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组成员,2013年至今,入选全市卫生系统高级职称晋级专家评审组成员之一。这些成绩和荣誉,为她以后的事业发展奠定了不可缺少的坚实可靠基础。
邵慧群就是这样一个如烛光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济世女郎中的时代风采、传承祖国医学的杏林弦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