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1版:头版新闻
4下一版  
创新教改绽放精彩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洮北
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理念结合实际做好“加减法”
市水利局开展冬季安全生产大检查
市粮食局积极推进地方国有粮食收储保障体系建设
市人大视察我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情况
用宪法宣誓制度捍卫宪法尊严
喜看“忧居”变“宜居”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2014 年 12 月 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喜看“忧居”变“宜居”
——大安市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纪实
●刘大易

    在城市,他们是弱势群体,他们中间的许多人几十年来“蜗居”在脏乱的陋巷里,他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有朝一日能住上楼房。然而,买不起房的现实羁绊了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脚步。

    近年来,随着大安城市化进程的提速,棚户区改造——这个涉及千家万户、数万人的民心工程,让生活在棚户区的居民看到了希望,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改造棚户区、改善人居环境,民心所向,迫在眉睫。数据显示,2006年以来,城区棚户区改造工程累计完成总投资18亿元,拆迁房屋95万平方米,建设回迁楼120万平方米,1.9万户、6万余人告别棚户区、搬进楼房。2014年,计划投资4.4亿元,改造棚户区2600户,建设回迁

    楼20万平方米。

    “走路挺腰板,说话有底气!”

    ——一个个细微的变化,彰显一场深远的社会变革

    家住南湖路的王云祥老人现在天天掰着指头算计搬迁的日子。“咱都是黄土埋到脖颈子的人了,没想到还能住上楼房,这下子小外孙女也好领着同学来家里玩了!”这位68岁“老棚户”的脸上写满了期盼。

    宋树芬结婚后就与公婆一家5口人挤在两间小平房里,每天一大早要急着跑出几百米远才能上公厕;儿子小的时候,要蹲在炕上、趴在被摞上做作业……她住的那片棚户区,家家房子都是几十年的“老古董”,很多房子的地基已经被水泡出了大大小小的窟窿,土墙裂着口子,砖头酥了,用手一捏就碎成了粉末;房上稀薄的瓦片,一到雨季,根本挡不住雨,几乎每一家的天花板上,都有雨水洇出的一幅幅“山水画”;有的墙裂缝了,窗户棂子朽了,房顶开了硕大的天窗……

    “这里啥时候能拆迁呀?”虽然盼着拆迁,但如果真拆迁了宋树芬也纠结,要个回迁房,让添钱可咋办?2008年,让她又是盼又是怕的日子终于来到了!一纸拆迁通知让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彻底告别了大杂院。最让她高兴的是自己的破房子没添一分钱就换来了60多平方米的楼房。王玉兰说,现在与以前相比最大的不同是,“说话有底气了,走路挺起胸脯了,可神气了!”

    “抓住民生之本,办好民心工程”

    ——一句句庄严的承诺,诠释了政府改造棚户区的决心

    大安市的棚户区改造,从最初的“蹒跚起步”,到如今的“健步如飞”,短短几年间,一个新型现代化城市的框架已初步形成,城区户籍人口迅速增长,棚户区改造不仅仅提升了城市形象,更改善了市民生活、居住条件,成为城市的新亮点。

    近年来,大安审时度势,为棚户区拆迁改造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根据居民的不同意愿,推出了合理货币补偿、合理提高回迁楼建设标准、合理安排被征收群众生活等惠民措施。

    为了将棚户区改造真正办成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大安跳出为改造而改造的惯性思维定势,在新一轮棚户区改造中,“造城”更“造市”,将楼宇经济、专业市场、特色商业街区等要素注入棚户区改造,着力建设现代城市综合体,不但让棚户区的旧房变新房,旧区变新区,而且让城市建设变城市经济,实现城市功能的“脱胎换骨”。

3上一篇  
 
 
中 国 吉 林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自由大路6426号 邮政编码:130033
电话:(0431)88600621   (0431)8860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