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卢丽桃)日前,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年初以来,我市坚持食品药品监管与改革两手抓,保安全与促发展两手硬的原则,尤其是针对改革期间的工作特殊性,“五拳”齐出,加强和改进各项工作,使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相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无安全事故发生。
——打实“责任拳”,把责任贯穿工作全程。年初以来,市委、市政府把食品药品安全列入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列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四风整治会战”重点任务,纳入县(市、区)政府领导班子考核、政府绩效考评和教育实践活动检验标准。市政府确定一名副市长为责任领导,市食药监局为牵头责任部门,把监管任务逐一划分到各部门和具体工作人员,规定时限和标准,统筹推进。同时加强全程督导,市委、市政府三次调度研究,市食药监局每周督查调度,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督促各地各部门抓紧抓实。
——打实“整治拳”,集中排查整改隐患。全市按照监督检查不留死角、违法事实不查清不放过、处罚不到位不放过、问题整改不落实不放过的原则,集中8个监管部门在全市开展了“大兵团、全覆盖、深层次、高效率”的13个专项53个重点的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共出动执法人员143976人(次)、检查各类农畜产品种植(养殖)和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61027家(次)、抽验各类产品2536批(次),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92%、89%和31%,纠正不规范行为12637次,整改各类隐患1352个,依法查处案件632起,其中在全省首次暂扣药品生产企业GMP证书1家,实现全覆盖检查、全链条监管、全维度整改、全方位规范。
——打实“标准拳”,建立全程安全制度。加强源头监管,严格市场准入制度,通过许可经营的企业均经过2次以上核查和规范。加强食品生产经营制度和设施建设,全市共有7106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饭店达到法定标准,达标率较以往提高9个百分点。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各项制度,建立药品生产企业从原料购进到药品出厂、药品经营企业从药品购进到消费者手中的质量保障制度。实施信用分类和餐饮量化分级管理、药品生产质量受权人以及“黑名单”等制度,推进“守信受益、失信惩戒”机制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示范创建工作,目前,大安市已被评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其余4个县(市、区)待省验收,另有白城工业园区被评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园区。
——打实“发展拳”,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和挖掘我市农牧业资源潜力优势,实施系列优惠政策,推进食品产业“种植、加工、销售和研发”一体化、标准化、特色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建立了14个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43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5个省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培育了益海嘉里、东佳谷物、裕丰米业、金塔集团、白城龙丹、镇赉飞鹤和白城阿宝等一批食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同时,以甘草种植加工、大输液、中药制剂、生物制药为主,建立了大连绿波白城甘草公司、广春药业、敖东洮南药业、道君药业、银诺克药业、长春海外药业、国控白城公司、白城润药公司等骨干医药企业,通过提升整个产业素质打牢食品药品安全基础。
——打实“改革拳”,加强监管能力建设。积极推进机构改革,使改革进度走在全省各市(州)前列,市、区两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已在10月份完成组建并投入运行。改革后新组建的市食药监局和洮北分局编制76名,比改革前增加近一倍。同时,加强食品检验硬件建设,已开工新建2500㎡食品检验用房,预计明年上半年建成投入使用。届时,白城市将成为吉林西部、黑龙江西南部和内蒙古东北部三省区交界处的食品药品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