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吴琼)来到位于洮北区的德顺中心校时,正好赶上每天最后一堂的集体授课学习时间,在舞蹈教室里,一群身着蒙古族传统服饰的学生正在民乐声中翩翩起舞,展示着学校自创的民族舞《安代情》,豪放的舞姿彰显着蒙古族少年强劲、刚健的体魄;美术教室里,学生们围坐在老师周围,仔细观赏研究着老师手上的剪纸作品,一双双好奇的目光中,闪烁着兴奋与渴望,一个个跃跃欲试,都想自己动手剪下一幅幅美丽的窗花和生动的人像;音乐教室里传出阵阵悠扬的马头琴声,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们认真聆听模仿,专业和稚嫩相映成趣,音乐在延续,特色办学在这里展示的淋漓尽致。
“我特别喜欢舞蹈,几年前学校开设了特长班,第一个就报了舞蹈班。最开始班里不到10个人,现在已经30多了,大家学得都很努力,我希望长大后能成为一名舞蹈家,给农村的孩子们争光”,学生张宇稚嫩的童音中透着自信。
洮北区德顺中心校是一所双语教学的民族学校,2010年至今,学校充分运用现有师资和地方资源,积极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以“培养合格+特长学生”为目标,创建了“素教固本,艺教突色,‘5+5’艺素课程”,即将民族舞蹈、器乐、硬笔书法、手工剪纸、阳光体育等五门艺术课程和蒙语交际、英语交际、闯关数学、等级作文、阅读拓展等五门素质教育课程相结合。并相继获得“全国首批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中国阳光体育运动校”等荣誉。
德顺中心校的特色办学只是洮北实施特色办学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洮北区各学校在走“特色办学”之路上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挖掘和培育本校的办学特色,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和完善。白城市第二中学汲取传统文化之精髓,融入时代发展的新元素,自2009年起,开展了以“楹联教育”为主体内容的国学特色教育活动,作为素质教育的切入点,作为学生审美道德元素的发展点,也作为语文素养和成绩提升的增长点,架构起具有浓郁国学氛围的文化传承体系,成立了校园“馨园”文学社和学生社团“鹤乡联苑”,在师生中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学写楹联活动。
除此之外,海明小学开展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星级评价,定期进行集中表彰,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铁路第二小学以“快乐读书,健康成长”为办学理念,突出书香校园建设,为师生打造亮丽的精神底色;东胜中心校结合自身优势,为师生打造独具传统内涵的抖空竹活动项目,既增强体育锻炼,也丰富了课余活动。
各展所长、因地制宜,洮北在特色办学之路上不断探索创新,倾力为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提升学校综合实力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