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年来,大安市国土资源局始终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头等大事,真正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中,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强化规范执法、文明服务意识,着力建设一流机关、打造一流队伍、培育一流作风、创造一流业绩,切实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机关效能,塑造了“团结、务实、廉洁、高效”的文明机关形象,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为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该局连续5年被白城市国土资源局评为“全市国土资源管理目标责任制优胜单位”。2012年,在全省行风测评中被评为第一名,同年被吉林省国土资源厅评为“全省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先进集体”。
领导重视,创新工作机制。首先,建立健全了领导组织。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精神文明建设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配备了专职人员,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创建工作的实施,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配合抓,专职人员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其次,建立了责任体系。党组书记、局长作为精神文明目标责任制管理第一责任人,对精神文明建设负总责,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做到责任明确、任务明确、考核明确,并把精神文明建设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考核的主要内容,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再次,坚持同业务工作一起抓。实现了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同时考核,切实做到了责任到位、任务到位、执行到位,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人人有责任,齐抓共管,合力建设的良好局面。
加强学习,努力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开展了思想教育活动。他们组织干部职工集体观看了《孔繁森》、《郑培民同志先进事迹》、《牛玉儒》、《任长霞》等电教片,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和“八荣八耻”人人皆知、人人皆行。根据形势变化和实际工作需要,创新教育载体,充分发挥载体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首先,抓学习教育,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该局充分利用党员大会、局务会、职工大会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上党课、认真学习《党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党内法规和文件精神等,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同时,还组织学习《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知识,增强了干部职工的法律观念,使大家在工作中,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其次,加强干部职工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结合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抓好干部职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意识,教育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问题,经常交流思想政治工作经验,表扬先进,鞭策落后。再次,大力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提倡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坚决反对和制止奢侈浪费行为,大力精简会议,尽量压缩招待费、会议费、车辆使用费等费用,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度电。通过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引导职工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思想,强化敬业意识、大局意识和勤俭节约意识。
加强机关文化建设,树立部门形象。该局把加强机关文化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树立了国土资源部门在社会和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尤其是在帮贫扶困方面,该局成立了国土资源系统志愿者服务队,下设6个分队,并选派专人组织各项志愿服务活动。2012年,为糖厂、橡胶厂困难职工送去米面油和生活用品。2013年为帮扶贫困村送去2台电脑。2014年,为舍力镇民有村留守儿童送温暖、送爱心、送学具;为贫困户送去220箱大米。三年来总计投资近5万元。今年5月,该局志愿者服务队又为发生车祸的小梓崎自愿捐款1.7万元。与此同时,他们还开展了以爱国家、爱大安、爱岗位为主旋律的丰富多彩的机关文化活动。如在“七一”党的生日时,举行党课教育、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组织团员青年到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家中,进行慰问;在春节、“国庆节”期间,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排球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演讲、歌咏比赛等文体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健康向上的机关文化活动,激发了党员干部的政治热情,调动了工作积极性,从源头上杜绝了“黄、赌、毒”。几年来,该局全体干部职工及家属,没有一人参与“黄、赌、毒”,也没有一人参与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