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凭借多年种烟的经验,石江有一套种烟心得。一要抓早,出了正月就要做好选种育苗的规划,深翻土地。二要精心管理好烟苗。三要多向专家请教学习并参加各种烟叶技术培训。四要科技兴烟,要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查找问题的根源。“去年我家一株烟能产干烟3至5两。”石江说:“农家肥使用得多,烟叶就厚一些,烘烤出来的烟叶更纯一些。”
在交谈中笔者了解到,乌木村的土壤气候特别适合烤烟生产,通过二十几年的摸索又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并与国内几家大型卷烟集团形成了稳定的供求关系。该村现有种烟户41户,仅2014年烤烟创产值达700多万元。
烤烟生产还带动了村民创收,大家伙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赚钱。秋天收烟、烘烤环节用人多,每户都要雇工8——10人,60岁的大爷、大妈也可以参与劳动,周边村屯的富余人员也陆续来到乌木村打短工,每人每年可收入1万多元。“一到秋天,我们村就热闹起来了,外村外地的大姑娘好多来这打工,四方坨子、洮南的都有啊。本村的小伙子可吃香啦,对心思的就谈上对象了,这几年成了好几对呢。”快言快语的村民王大婶说。
村支书袁宝河说:“今年我们村还有个大手笔,县、镇两级政府为了帮助咱们烟农致富,协调省烟草公司投资4000万元在村里建成了一个现代化的科技示范园区,里面设有智能化的烤烟设施,与传统的旧式烤烟房相比,方便、省时、省力,烘烤的烟叶质量又好,能卖上更高的价钱。来年全村的种烟户就可以把烟叶送到那里去加工,以后烘烤环节种烟户就不遭罪了。镇里又投资120万元扶持机械作业队,明年免费为种烟户灭茬、翻地。我们村的前景会越来越好。”
“烟叶”变成了“金叶”,撑鼓了乌木人的“钱袋子”,通过发展烤烟生产,老百姓得到了实惠,村民不但富了,而且心更齐了,尊老爱幼、互帮互助在乌木村蔚然成风,大家都说:“金叶铺成致富路,烤烟圆了小康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