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赉县东屏镇乌木村有这样一句顺口溜“盖新房、娶新娘、孩子上学堂,全靠烤烟来帮忙”。乌木村是镇赉县远近闻名的“烤烟”村,近年来依靠当地政府扶持和烟农的辛勤劳作,这个村越来越富裕,烟叶成了让农民过上幸福生活的“金叶子”。
12月12日,笔者来到了东屏镇乌木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砖瓦房,林立的太阳能、风能路灯,水泥路修到了家家门口,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
“入秋以来,该村的杨立江成了新闻人物,大家都说他是致富能手,最近花30万元建成了200平米的大房子,日子红火得连城里人都比不了。”村支书袁宝河介绍说。的确,杨家的大瓦房在村子里格外醒目。杨立江身材不高,黝黑的脸膛,笑起来憨憨的,一看就是实在人。走进杨家的新房子,光客厅就有70平米,落地的大窗户让房间里充满了阳光,窗台前摆了一溜花盆,白色的菊花和红色的绣球开得正艳。
据了解,十几年前,杨立江家日子过得特别艰难,他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土地又不多。1999年结婚后,杨立江同爱人外出打工,过着漂泊不定的日子。2006年末镇里的干部给杨立江捎信说,村里发展烤烟种植,前景不错,在外面打工不容易,不如回家种烤烟。考虑到打工也不是长久之计,杨立江夫妇回到家乡,在附近承包了十几亩地,边学边干。通过技术员帮助和自己摸索,杨立江逐渐掌握了烤烟生产技术,收入越来越好,夫妻俩逐年扩大烟地规模。他们像照顾孩子一样伺弄烟田,趟完头遍地,大点的土坷垃都要砸碎,夏季烟田用水量大,别人灌地四五遍,他家要灌6遍,两口子经常在烟地一宿不回家,困了就在地头打个盹。每年秋季烤烟结束后,烟包怕风、怕光,杨立江就把烟包搬进屋子里,炕上地下摞得满满的,就留下两人睡觉的地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几年杨立江靠种烤烟,每年都有十几万元的收入。今年他种了3.5公顷烤烟,毛收入达到了30万元,纯利润19万元。笔者问杨立江下一步打算时,杨立江说:“党的好政策让我富起来了,我要继续干下去,给大伙带个好头,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现在是农闲时节,我把房子装修好,做一个乌木村的样板房。来年准备换掉我家的旧车,买一辆SUV,去镇里县里办事购物也方便。”
走出杨家的大房子,我们来到了另一个烤烟大户石江家,作为村民组长,石江不仅自己带头把烟种好,还主动向乡亲们宣传烟叶生产政策,毫无保留地传授烟叶种植技术,发动乡亲们也种烟。他说:“一人富不算富,全组全村富了才算富。” (下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