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理论与实践
上一版3  4下一版  
“绿”为底蕴“特”争妍草原鹤乡尽丰年
做青年的贴心人
强化党性修养是塑造优良作风的根本
以讲话精神为指导推动文艺繁荣发展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篇4  
2014 年 12 月 2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为底蕴“特”争妍草原鹤乡尽丰年

    (上接一版)

    一个好的品牌产生,可以产生“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效果。如今,享誉国内外的白城特色产业品牌如雨后春笋一般,活跃在农产品交易舞台上。“洮南黑水西瓜”被誉为“中国最好的西瓜”,优质的稻米可与国内外知名品牌媲美……目前,全市有效使用有机产品证书的产品117个,有效使用绿色食品证书的产品26个,有效使用无公害农产品证书的产品199个,全市获得有机食品标志企业37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企业12家。获得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企业49家。“大鹦哥”绿豆、“黑水西瓜”、“万宝粉条”等一批又一批名牌农产品,走出白城大地,闯进繁华都市,打入国际国内大市场,搏击市场竞争的洪流,白城特色产业品牌有口皆碑,影响深远。

    为把特色做优、做精,形成大品牌,闯出大商路,白城大力提倡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种养能手、农村经纪人创办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组织,倡导“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管理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主导产业,打造特色品牌,促进农民增收。以市场为导向、政府为主导的“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农户不仅在发展产业中承担零风险,而且在产业化中,农民逐步成为产业工人、企业员工的情况,在白城已随处可见。“每一个农业产业都要有一个龙头企业,而且要把这个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做出品牌。农业产业只有与之发展相配套的龙头企业结合,才能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收入。”市农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为扎实推进品牌培育进程,逐步树立起农产品加工企业创建品牌意识,白城市有关部门通过强化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认证、市场营销宣传等一系列措施,积极开发绿色、有机农产品,申报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并有效利用各种展会和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推介,适时组织广大企业参加域内外展洽会、贸易会,并有效利用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推介白城优质农产品。同时,他们还积极组织企业围绕特色农产品的传统产地、地域特色、产品特征,对特色农产品进行冠名并注册,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申报工作,并以精深加工企业为重点,通过强化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认证、市场营销等一系列措施,创建一批彰显白城农产品品质特征的乳产品、油产品、米产品、禽产品、水产品等知名品牌。

    拓渠道开辟特色农业产品绿色销售通道

    数据:全市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发展到65个,年交易量150万吨,年交易额150亿元。经纪人和营销大户队伍发展到3万人以上。拥有农产品进出口经营权企业发展到130户,出口产品增加到19个品种,创汇额达到7581万美元。

    预计全市农村总收入达到185.08亿元,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8820元……今年白城农业生产形势喜人,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洮南市的鲜辣椒也进入了交易旺季。在洮南市福顺镇辣椒交易市场,一边是椒农们满载着红彤彤的辣椒进行销售,一边是工人们忙着进行辣椒筛选。好收成再加上好价钱,椒农们赚了个“满堂红”。

    “今年辣椒收成也好,价格也高,直接送到冷库销售,产销一条龙太方便了。来年我还想增加面积,那种的可是钱啊!”谈起今年的收成,洮南市福顺镇庆平村的王德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丰收的欢歌同样在通榆县兴隆山镇奏响。从小土豆着手,做大农业产业化文章,是兴隆山镇加快种植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举措。在今年年初,兴隆山镇成功引进全国最大的马铃薯加工企业——内蒙古奈伦集团。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拓宽了销售渠道,给农民吃了定心丸,极大带动了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有赖于流通渠道的拓宽,近年来我市以洮南市、镇赉县杂粮杂豆等批发市场为依托,规划建设全国最大的杂豆(绿豆)集散中心。在内陆港附近选择20万平方米建设白城杂粮杂豆(农产品)物流中心,对仓库、配送中心、维修车间、集装箱堆场等进行合理布局,做好仓储设计,做好货物配送,建设信息系统……而这些只是白城拓宽特色农业产品渠道的一个缩影。

    在产销合作方式趋于紧密的当下,为了让更多的龙头企业和农户直接参与到特色农业产业化链条中来,各地积极引导加工企业和基地农户采取定单形式进行合作,白城的龙头企业在实践中探索出保底价收购、垫付生产费用、承建基地抗旱设施等惠民措施,最大限度取信于民、让利于民,确立了“龙头企业+农户”为主的合作模式,产销合作由松散型快速向紧密型发展。在此基础上,各地又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通过建立以基层干部、经营大户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上协助企业抓好定单签订、产品收购等基础性工作,对下为基地农户当好维护权益的主心骨、代言人,促进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平等合作。2014年,吉林金塔、安大牧业、白城龙丹等重点企业直接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280万亩,养殖合同1800万头只,直接参与的农户已达18.6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59%。辣椒、葵花、粘玉米、肉鸡、奶牛等产业85%以上实现订单生产。此外,一些实力较强的企业还采取租赁、承包等方式,开始建设大规模、高标准的生产基地,产销合作模式开始向深层次推进。同时,为进一步加快市场开发进程,优化销售渠道,白城市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各种展洽会和新闻媒介,广泛宣传特色作物,提高社会认知度。并特别加大了绿豆、油葵和燕麦地理标志产品的宣传,最大限度地提升无形资产价值。在此基础上,他们还整合资源,实施名牌战略,统一质量标准,提高包装档次,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完善提高各大批发市场的功能,着力通过委托代销、设点直销、特供专销、网络销售等现代营销方式,构建稳定的销售渠道,促进特色作物产品销售,使其逐步占领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其自身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在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商务平台异军突起,为产品流通提供了快速、便捷的销售渠道。为此,白城市借助“淘宝·中国特色”吉林馆的平台,开设白城馆,成立网店协会,培训发展卖家,整合供应商。设立“淘宝村镇”,依托村镇当地特色,推进“公司+农户”、“超市+基地”模式,发展“一乡一品”、“一村一品”。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相结合,引导农民开网建店。进一步发展壮大通榆县“三千禾旗舰店”,推进通榆县云飞鹤舞公司与京东、南方优选、携程网等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合作关系。谋划杂粮杂豆期货市场,辐射吸引白城周边地区。我市外销绿豆达到60万吨、交易额50亿元以上,绿豆出口(供货)量约占全国绿豆出口额的80%。并充分利用《白城农网》、县级信息服务平台、乡级信息服务站和“一站通”等现代化信息传输工具,逐步建立网上农产品虚拟大市场,搞好网上销售,引导和扶持种植基地农民、加工企业成立特色作物产业协会,提高企业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使其联合起来同闯市场。

    截至目前,全市300余户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等参加大型省内外农产品展洽活动20次,累计签订农产品销售协议40亿元。下一步,白城市还将在国内、国际贸易上继续运用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手段,拓展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和降低流通成本,扩大外贸出口,运用现代物流手段保障流通环节顺畅,做好最后一公里服务,确保将白城优质农产品输送到全国人民的餐桌上。

    现代特色农业建设是一场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接力赛,登山的路,总是艰难的,但每次中途回首,都会激起进一步登高望远的力量。白城就是这样,在追寻“三农”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调动一切力量,不断把建设推向新的阶段,不断探索着一条中国传统农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路径。

    我们坚信,白城特色农业产业必将做大做强,白城特色农产品必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下一篇4  
 
 
中 国 吉 林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自由大路6426号 邮政编码:130033
电话:(0431)88600621   (0431)8860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