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2版:民生民利
上一版3  4下一版  
哈尼梯田与环保
瑞光工商分局努力践行群众路线服务个体经济发展
通榆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举办全县食品药品放心工程项目建设电子追溯系统培训
大安市开展农产品经纪人培训活动
电子商务培训开启大学生创业新天地
让消费维权工作更上层楼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篇4  
2014 年 12 月 2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哈尼梯田与环保
●顾洪军

    彩云之南,红河南岸,云雾缭绕的哀牢山深处,有着哈尼人耕种千年的万亩梯田。外面的世界早已是沧海桑田,哈尼梯田却躲藏在山罅林翳里,不受打扰地进行着自己生命的轮回,直到2013年,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遗产。

    红河水汽在哀牢山山罅间蒸腾而上,与来自哀牢山南坡的海洋暖湿气流汇合后,在高处凝成雾雨,洒落到山顶的原始森林,形成涓涓山泉,沿沟壑下泄回红河,正是这样一个完整的自然水生态循环系统,滋养了哈尼梯田。

    哈尼梯田的开垦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哈尼先民聪慧地选择了森林泉水充沛的大山,于海拔2000米的向阳坡地建村,把泉水截流,开渠引灌,条条沟渠如银色腰带般缠绕在哀牢山之间,保证了梯田水稻用水之需。可以想象哈尼人世世代代只用一把锄头,在陡坡石岭上挖沟开渠是何等艰难,所付出的心血汗水是何等艰辛。

    从村寨下方一直到海拔600米处都是适合水稻生长的区域,被开垦成一台一台的梯田,梯田的堤坝就是用田里挖出的石头垒砌而成,梯田渐渐把整个大山铺满,泉水再不从沟壑里无谓地流泻而去,而是涓滴不漏地全部润泽梯田。各村各户的水源管理、分配使用按照古传的“刻木分水”法,在各个水口设置带有刻度的横木,按照约定比例分水引流,既不浪费泉水,又保证大山各处梯田都被润泽到。是古代,也是现代节水农业的典范。

    看了哈尼梯田我才知道,原来山上的泉水能够灌满一座大山,至少多雨的南方一部分山岭是这样的。难怪人们常说,有山就有水,山有多高,水有多深。即使是北方的大山顶上也多有泉水,昆仑山有天池、长白山有天池、阿尔山有天池,据说北京的银山铁壁崖,也曾经是泉水淙淙,泉水通常是从沟壑里自然下泄流逝,留下了干旱的山麓。而聪慧的哈尼人把泉水截住,让水漫山遍野后再放手,改善了哀牢山的生态环境,使大山成了湿地,成了米粮仓。

    为了减少畜禽粪便污染,哈尼人聪明地发明了“冲肥法”,平时将畜禽粪便和绿肥堆贮于肥塘里,用时开渠放水把肥料冲入田中,一层施完再下一层田,自然“冲肥法”,节省了劳力,培肥了地力,减少了污染,把大山积累的有机肥全部用于梯田,不愧为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典范。因此,千百年来,哈尼梯田真正实现了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没有出现过因地力下降而生产难以维持的情况。

    哈尼梯田的生生不息告诉我们,人类只要尊重自然,顺遂山性,大山就会给你丰厚的回报,哈尼人小心翼翼地依从大自然的大循环,巧施人力把它改变成可以操控的小循环,供养了大山,改善了生态环境,同时也养育了哈尼人。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代复一代乃至千年不停的劳作,哀牢山被雕塑成举世无双,令人叹为观止的宏伟大地艺术,它蕴含着哈尼人的聪明和智慧,也证明了人类所拥有的惊人创造力。

    哈尼梯田是哈尼人的梯田,是中国人的梯田,是世界人的梯田。在世人心里已牢牢记住,哈尼梯田近乎完美自在地生存了一千多年,它不容任何人轻视它、鄙视它、忽视它,而需要人们保护它、呵护它、关爱它,因为它神圣不可侵犯。

下一篇4  
 
 
中 国 吉 林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自由大路6426号 邮政编码:130033
电话:(0431)88600621   (0431)8860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