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吉林作为全国缺水省份,在生态脆弱的西部地区,水甚至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做出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高位决策,创新性地提出“建设西部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在发挥“五个优势”,推进“五项举措”,加快“五大发展”的生动实践中,一项以“综合利用雨洪资源河湖连通供水工程”为主要内容的重大水利工程跃然纸上,并付诸实施,由此,为让生命之水在西部流淌,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一场艰苦卓绝的生态攻坚战在吉林西部正式拉开大幕。
以“水”谋篇
西部是吉林省重要的生态屏障,而长年干旱却也让这里成为全省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
“一进洮南府,每天二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还得补。”一句顺口溜道出了西部因水资源匮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真实写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西部曾经是水草丰茂,湿地众多。进入70年代后,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很多湖泡干涸,河道断流,湿地面积减少一半,水土流失加剧,生态保护和农业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
省水利厅厅长宿政指着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卫星遥感图说:“从这张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湖泡和湿地的面积大约是6600平方公里,可是到了2010年,湖泡和湿地的面积已经萎缩到了3900平方公里,减少了将近一半,整个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已经非常脆弱,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水的保障能力不够了。”(下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