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银行通榆县支行始终致力履行涉农金融服务的神圣历史使命,不懈探寻服务“三农”有效路径,坚持服务“三农”不动摇,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大型银行服务“三农”之路,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塑造出了“三农”金融服务好银行形象。
构筑支农体系。多年来,通榆农行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发挥大型银行资金、网点、网络优势,提供配套金融服务,确保了各项“三农”政策有效落地。2010年以来,累计投放涉农贷款达到10亿元,贷款余额4.96亿元;发放金穗惠农卡6万余张;建立惠农通便民取款网点142个;累计代理发放172个行政村、5个社区的新农保、新农合和居民最低生活保证金等1.6亿元,社会保障卡12万张。此间,还认真实施多方位涉及金融让利服务,降低农民使用成本,将更多收益留给农民。
1994年,农业银行踏上了由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的征程,尽管开始“进城”了,但始终没有离开“三农”阵地。他们进一步强化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和责任,持之以恒做好“三农”金融服务。由于精简机构,在乡镇只有瞻榆镇唯一一个网点,通榆行成立了服务“三农”流动客户经理组织,48名客户经理脚步踏遍通榆大地。无论春夏秋冬,客户经理们奔波于田间地头,把金融服务送到农民兄弟心上,开展“送贷下乡、办贷到户”,累计发放“三户联保”贷款2.8亿元,覆盖10个乡镇3.2万农户。
对于通榆农行来说,代理粮食直补款发放是更好地服务“三农”,开拓县域“蓝海”市场的良机。2009年,在认真解读粮食直补有关政策,反复研究《通榆县对种粮农民综合补贴实施意见及方案的通知》,充分掌握相关制度办法后,行里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了由行领导挂帅的专项工作小组,明确了洽谈、协议签订、项目推动的方法和步骤。在通榆县西南片5个乡镇53个村6656户的4500万元的粮食直补代理业务办理过程中,拓宽服务渠道,创新工作方法,践行对县政府和广大农民的承诺,保证了直补金的及时发放。目前,已累计代理发放粮食直补金35600万元。
2010年,为探索解决农民融资难、担保难等一系列难题,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融资服务,在瞻榆分理处试点成功发放粮食直补贷款后,举全行之力,开展直补贷款的发放工作。通过多方沟通协调,与县财政部门签订了全县粮食直补担保贷款发放协议。截至2014年9月末,累计发放粮食直补担保贷款2.8亿元,余额1.3亿元,占全行农户贷款的90%;占当地财政直补覆盖面的40%,存量和增量份额全市农行排名第一位。
历经多年的探索和不懈付出,该行创造性地推出“金穗惠农通”工程,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村级层面,有效解决了农民的“金融排斥”问题,充分践行了普惠金融的核心理念。目前,他们已创建了142个“金穗惠农通”工程服务点,让广大乡村拥有了“农民身边的小银行”,使20万农民就近拿到了养老金和补贴款,享受到小额取现、转账、消费等服务,将“微型银行”、
“流动银行”开设到了农民的家门口,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方便快捷的现代金融服务。两年来,142个“金穗惠农通”工程服务点,累计办理业务13.6万笔、金额3800万元。同时布放“智付通”转账电话机具142个,覆盖率达到83%。不仅如此,还在142个“金穗惠农通”工程服务点投入100余万元,手持惠农卡的农户在服务点办理业务费用减半,仅此一项,农行一年让利260多万元。
通榆农行一直坚持源于社会、感恩社会,积极投身到社会公益事业中,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积极支持抗震救灾,四川雅安地震、云南地震、吉林松原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后,农行员工踊跃捐款捐物奉献爱心;积极参加每年地方政府组织的“助残基金收缴”、“双日捐”、扶困基金捐献、助老工程捐款、“手牵手”家园行动;在新华镇桑树村、新民村和兴隆山镇林茂村、什花道乡海金村等地的贫困户、贫困村包保等公益活动中都能看到农行人的身影,彰显出了无私大爱。2008年以来,通榆农行人累计捐款捐物达60余万元。现在,他们正积极对全县172个行政村的农户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细致调查,将进一步加大片区信贷资源投入,帮助贫困人口尽快实现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