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基层党建切忌表面之功、应付之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从细处入手,向实处发力,才能积小胜为大胜。
不实,是当前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最大弊病。反映在实际工作中,有几种不良倾向:一是“重上轻下”。对上级布置的任务,不遗余力地办好,而对基层工作严于问责多、主动问需少。二是“干寸说尺”。玩虚招,把心思放在报纸上有文、广播上有声、电视上有影,看似很有成效,实际上不深不透,做的不如说的好。三是“栽花造景”。热衷于树“亮点”,下气力做“盆景”,对领导视察搞VIP通道,对上级检查搞“专供”,引到“点”上去,而对面上的工作要求低、推进力度小。四是“虚花假果”。搞口号创新,年年都有新提法;搞载体翻新,换汤不换药,一个处方多个药名。
基层党建不“实”,究其原因,至少有以下几种:一是“上有所好”导向偏。如果将“注水”汇报作为评比依据,把“泡沫”样板当成先进典型,把“室内”督查看作推进工作的利器,肯定会让“有心人”找到“穴位”、摸准“暗门”,轻松过关。二是“懒政思维”观念差。真抓要有胆气,实干需要才气。任何工作往实里抓,往具体处抓,就必然见到不配合的人,遇上挠脑袋的事,于是一些同志在困难面前打退堂鼓,动歪念头,心思用在找后门上,精力放在走捷径上,花拳绣腿假把式。三是“能力不足”难作为。胸无点墨,腹无良策,心有余而力不足,工作起来只能“瞎抓,抓瞎”。
基层党建不“实”危害大,一是误事,会议室里的“嘴”代替不了下基层的“腿”,只做“盆景”不育“风景”,整体工作难提升。二是伤财,一年四季造表格,三天两头挂标语,搞得基层鸡飞狗跳、疲于应付。三是“毁容”,一些假动作、虚招式成了“皇帝的新装”,自我感觉良好,群众嗤之以鼻,损害党和政府形象。
群众认干不认说。对于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来说,抓“实”是本分,会抓“实”是本领。基层党建抓“实”,既要有正确政绩观的引领,又要有科学考评体系的引导,同时还要有严格规范的制度约束。落实组织工作各项任务,关键要做到“三实”:一是导向要实。强化做实事导向,出台防止形式主义的有关制度规定,修订完善基层党建考核办法,减少易于掺水作假的软指标,强化有效管用的硬要求。二是载体要实。优化整合基层党建载体,对目标相似、措施趋同的活动载体进行整合。三是管理要实。推行闭合式环状管理,把工作重心放在工作推进、督促检查和考评考核上,确保每项工作有始有终、善做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