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霍林河把我的出生地通榆和大安紧紧相连。母亲是大安人,至今老舅还居住在我小时候常去的小屯,我的血液里有大安的细胞、骨子里有大安的框架、大脑里有大安的智慧。因此,我一直与大安这片土地上的文学团队,同行、同乐,共同见证大安文学的蒸蒸日上。
难忘这一幕幕:2010年,我们和大安作者一并走进姜家甸大草原,摇木船、品生态;2011年,白城作家走进大安新艾里乡,看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2012年,在大安召开“嫩江湾”杯全国生态散文大赛颁奖盛典;2013年,白城作家到莫言故乡高密参加全国人文地理散文大赛颁奖大会,13位获奖代表中大安就有5位;2014年,白城作协赴大安参加舍力镇中学女子书香文学社文学座谈会,签名赠书、文学对话、书画墨香,让文学浪潮在小镇里漫溢;大安雅集轩书画院、白城作协的理事会单位,一群年已花甲的老人,以文学和书画的名义相聚、相助、相爱……
一条江的环绕,一座山的耸立,一片草原的铺展,都会让一座城市的文化充满灵性,让一座城市格外富有文化内涵,也会滋养、造就一批文人。大安亦如此,正是由于嫩江流域的历史缘故和渔猎文化的百年传承,才出现了这种独具风格的地域文化和文学现象,才培育了14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从《嫩江风雪》里走出了大作家丁仁堂;从《田野又是青纱帐》里走出了著名剧作家李杰;从《玉米大地》里走出了荣获鲁迅文学奖的著名散文家任林举;从《扬风湾》走向《人民文学》的少数民族作家凌喻非;从《肩膀头一样高》里走出了著名小说家王长元;从滔滔洪水中走出了市长作家张顺富;从《如此江山》里走出了当代“词疯”夏永奇;从老坎子走出了江畔诗人刘海林;从《心灵草稿》里走远的青年诗人左手;涌现出了赫赫有名的剧作家万路,网络当红小说家武秀红,渔猎文化学者周云戈,吉林女作家、“八朵金花”之一的翟妍;出现了部长诗人朱万和、市长散文家闫煜、书记书画家王德新、社长杂文家于希文、局长散文家赵德平、行长书画家曹锐锋、军人作家李万良、所长楹联家周春、科长散文家王洪文、校长儿童诗人张立顺等等,这个群体,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文学团队,一支如嫩江飞浪一样奔腾向前的文化力量。
2008年春节前夕,第三届白城市作家协会首次年会在大安宾馆拉开帷幕,在会上,我提出了探索“嫩江湾文学现象”的一个文学命题,也是关于一座城市的文化命题,得到了大安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并把其纳入大安的文化要点和亮点逐步逐年深入挖掘;也引起国家专家的广泛关注,引领大安文学走向全国的已故著名作家丁仁堂、李杰,他们的名字永远镌刻在白城文学史上;走出大安的文学名家凌喻非、王长元、任林举、于笑然、宋有才、夏永奇、冰夫、杨树春等纷纷撰写回忆、理论文章,表达对故乡的深情眷恋和文化思考;白城作者和大安本土作家更是跃跃欲试,提笔抒发嫩江湾的历史情怀、渔猎传奇和时代变迁。几年来,撰写各类关于嫩江湾文学现象的文章百余篇,其中在国内各级报刊发表作品百余篇,《绿野》文学季刊开辟专栏“魅力嫩江湾”连续刊发新老作者的作品,特别可喜的是通过这次长达几年的研讨,培养了一大批大安本土的年轻作家,有的已在全国名刊大刊崭露头角。
嫩江月色美,轻骑踏水归。马年,大安的文学创作又迎来了丰收年。翟妍出版了两部文集,一本是中短篇小说集《麦子熟了》,一本是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如果生命可以再度青春》,她的中篇小说《一径长途》被《长江文艺好小说》转载,又被《鸭绿江》杂志推荐参加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评选。刘文忠出版了中短篇小说集《后街》,短篇小说《死结》获全国小说学会举办的“文华杯”铜奖。周云戈的渔猎文化大散文引起省内文化专家的广泛关注,《嫩江渔猎:一个家族的虔诚坚守》获省委宣传部“我们的中国梦”征文一等奖;农民史万忠的作品入选《2013年吉林农民作品选》;江其田、周春、王洪文、李海宽、蔡树权、王永泰、季冬梅等多位作者的作品纷纷登上了《中国文学》《南方文学》《小小说选刊》。翟妍、王永泰夫妇编写的微剧不断在海南、吉林台播出。大安作者的作品不断走向全国,获奖层次越走越高。
文学还在路上。
嫩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旧人换新人。研究大安文学历史固然重要,让大安文学可持续发展更为现实。最为可喜的是大安老中青作者,齐头并进,坚守这有些清冷,更有几分温暖的文学园地,用笔用心书写家乡的历史和现实,让我们看到了嫩江湾的文学魅力和潜力,如嫩江一样川流不息、千古流芳!
大安文学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目前已到了再攀高峰的时候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学艺术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已经为我们新时期文学发展指明了方向。我记忆最深的有“文学有高原无高峰”“有数量无质量”“不要做市场化的奴隶”“真善美是文艺永恒的价值”“人民永远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中国每年出版长篇小说近5000部,有影响力的能有几部?每年生产的电视剧400余部,有震撼力的有几部?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艺术家、文学家、剧作家去拷问和探究。
日出嫩江红胜火,春来文彩绿如蓝。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已在中华大地奏响,伴随文化的回归,必定迎来中国梦的实现。嫩江缠绵、清爽的水流声告诉人们,那个千百人期盼的季节正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向我们走来,一个和煦、青翠的文学春天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