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生产实现新突破、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发展状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让农业生产持续发力、把农业资源变成经济优势、释放发展活力,这成为洮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亮点。
增产增收增长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区,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如何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洮北区委、区政府提早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确保生产投入水平,着力推进科学化种植,进一步扩大增产技术覆盖面,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加大抗灾减灾力度,粮食产量再创新高,2014年总产达到24亿斤以上,实现了“十连增”。
突出农业科技创新,加强良种选育、精致种植和科学管理,加大深松整地、节水灌溉等综合耕作技术推广力度,扩大保护性耕作叠加滴灌生产面积,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14年落实各项惠农项目资金5386万元,通过良种补贴、粮油高产创建、水稻病虫害防治补助、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村建设、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五项重大技术项目资金、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资金等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同时争取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资金200万元,建设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设施43座,有效缓解了农民建库资金紧张的瓶颈问题。
农民收入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形成了持续增收新格局。2014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200元,增长了14%。
提质提效提升
在农业结构的调整中,洮北区委、区政府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当好宏观调控员、市场导入员和生产服务员。农民种什么不是政府说了算,而是市场说了算,正确的角色定位保证了农民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
在巩固粮食增产的基础上,洮北区突出发展特色种植和高效特色农业园区建设。全区规模养殖发展步伐加大,设施农业、精品农业、效益农业建设不断深化,农业生产组织化、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三农”基础更加稳固。全区花生、烤烟、蔬菜、绿豆、葵花、辣椒、薯类、瓜类8大高效特色作物种植面积62.4万亩,保护地蔬菜面积发展到1.3万亩,形成了南水稻、北玉米、近郊瓜果蔬菜的产业化格局,使特色农业领域呈现出五彩纷呈的结构调整新局面。
洮北区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围绕水稻、红干椒等特色农产品,建设了一批龙头企业集群示范基地,培育壮大了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坚持把争创品牌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有效措施,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国家和省级名牌。目前,已创建品牌50个,其中:名牌产品10个(中国名牌产品1个,省级名牌产品9个)、有机食品品牌6个、绿色食品品牌14个、无公害食品品牌20个。目前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到382户,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4户。还重点培育了16个典型合作社和11个家庭农场,帮助和引导合作社向标准化、产业化、特色化发展,并对全区636个专业合作社和98个家庭农场进行了信息化动态管理。
新村新政新风
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群众切实享受到更多发展成果,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指数。洮北区正确处理生产发展与环境整治、科学规划与有序建设、示范试点与全面推进、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 (下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