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高速经济列车奔驰十年,东北板块突然减速。去年,辽吉黑三省GDP增速位列全国后五名。一时间,国内关注,海外瞩目。难道当年“东北现象”重又回归了吗?
事实上,上世纪九十年代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出现严重不适应的“东北现象”。经过十年振兴,东北三省无论是经济总量、企业技术水平、群众生活水平,还是抗风险能力,与当年相比都大大跃升。回首当年的“东北现象”,企业倒闭,职工下岗,很多人是“悲壮的承担”。而在新常态下出现的“新东北现象”,需要化解的是“成长的烦恼”。
看待当前东北经济形势,要有辩证眼光。速度和财政数据“不好看”,但新增就业和居民收入等民生指标“好看”;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下滑,但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比重有所上升;“傻大黑粗”的能源、钢铁和传统装备制造业遭受严重冲击,但信息技术和医药健康等新兴产业“逆势上扬”;产品单一、居于产业低端的企业经营困难,但技术领先、居于产业高端的企业发展迅猛。即使遭受严重冲击的装备制造业,“大脑”和“眼睛”的自主研发也取得一系列突破,正在燃起工业4.0的星星之火。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