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周勇姜海波)为加强建设“生态经济城市”战略目标,大力推进经济社会结构调整,通榆县在实行社区化改革、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投资500多万元,成立县社会服务与管理信息中心,与原有的城乡社会服务管理组织有效衔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在改善民生、创新治理、建设平安上又迈出了新的一步。2014年,通榆县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到94.5%,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
    一是搭建平台。该县把社会管理与数字通榆、智慧通榆建设紧密结合,在学习借鉴外地社会管理经验基础上,按照“资源整合、功能聚合、工作融合”的要求,与吉林联通公司合作,建立覆盖全县的社会服务与管理信息中心,着力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努力实现社会服务零距离、社会管理全覆盖、居民诉求全响应的管理需求。
    二是完善功能。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服务与管理功能,形成事件处理、指令消息、人口管理、网格查询、工作应用、分析决策、信息管理、基础数据八大系统,将乡、镇、场、村屯、社区、县直部门、中省直单位以及重点企业等上百个单位与居民生活相关,为群众服务的事项全部纳入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平台分30个大项300个小项,并可在电脑端、智能手机、触摸屏一体机、社管中心终端等多种媒体上集中管理、分散使用,实现数据共享、信息共用、资源整合、动态跟踪、全面覆盖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三是健全机构。为保障信息中心开通运行,县委、县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建设社会服务与管理信息中心实施意见》,成立了《通榆县社会服务与管理信息化领导小组》,按照正局(科)级建制,组建中心职能机构,配备领导3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2名,从事业单位中抽调业务精通、责任心强的10名工作人员,同时,将全县1069名综治协管员、信息员纳入中心统一管理。
    四是强化保障。该县政府与联通公司先后投入资金500万元,用于社管中心软件、硬件及设备建设,将每年软件升级、服务、数据整理、维护等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先后3次对综治协管员、信息员进行业务培训,免费向城乡信息员、综治协管员发放手机终端1069部,每月为其提供96元话费套餐。
    目前,该县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基本建成,社会服务与管理信息中心已经全面进入试运行阶段,共受理基层工作人员反映的矛盾纠纷、信访维稳、民生民利、公共服务等问题16件,通过分转、交办,协调解决了16件,办结率为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