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今年大安市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打基础、保运行,强投资、增后劲,调结构、促转型,增投入、办民生。以经济的稳定发展保社会的稳定和谐,以事业的发展促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主要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53亿元,同比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0亿元,同比增长8%;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达到10.8亿元和6.8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0%和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0830元和6580元,同比均增长10%。
三农工作:开启追求“强富美”新征
程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也是“十二五”收官要成果的一年。
农业工作总体思路:以中央1号文件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四届十三次全会和十七届四次人代会精神,以新农村建设为统领,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三大任务,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创新农业经营体系,不断改善农村环境,持续完善基础设施,确保农业农村工作再创佳绩。
工作目标:在正常年景下,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长5%;粮食产量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
为完成上述目标,大安市将切实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举措一:致力于粮食生产规模化
必保妥善完成5个乡镇61个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积极构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和信息化管理平台,逐步健全市、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35万亩;土地整理新增耕地实现耕种;实施深松整地作业25万亩、保护性耕作30万亩,不断提高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力争玉米机械化收获率达到50%;继续抓好“百名农村致富能人培养工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组织好技术培训和科技辅导,切实做好备春耕各项准备工作;强化旱情预警,适时启动重大旱情预警方案,全力做好抗旱准备;整合力量兴修农田水利,新打井200眼,实施节水增粮项目6.8万亩,扩大农作物灌溉面积,提高作物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70万亩以上,力争再度跻身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行列。
举措二:致力于特色农业产业化
调优种植结构,推进规范化布局,继续发展大荛子、花生、西甜瓜、黄菇娘等特色经济作物;充分利用国家新增补贴资金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政策,持续壮大“三名”服务体系;按照“做大基地、搞好流通、建好龙头”的工作要求,扶持先达食品、安大牧业等45户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升级改造,辐射带动农民3.8万户;立足优势农畜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引进1—2家龙头企业,争取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认证;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创造特色品牌5个,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举措三:致力于牧业发展专业化
抓住国家支持肉类主产区机遇,全力扶持肉牛、肉羊、肉鸡、肉马、白鹅、生猪“六大”绿色肉品建设基地,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23个、发展专业村屯25个、规模养殖户155个,突出抓好金苜神“万头牛”、科技示范场“万只狐貉”、龍兴牧业130万头生猪和安大牧业“千万只肉鸡”等养殖加工项目。启动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强化良种补贴、品种改良和疫情防控,不断提升畜产品质量和规模,实现“六畜兴旺”。
举措四:致力于生态文明一体化
用足“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政策,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持续加大林地清收力度,高标准植树造林6.5万亩;坚持建设与管护并重,突出做好春造秋备和春季防火工作;加快实施嫩江、洮儿河堤防治理工程,重点完成牛心套保至大岗泡和幸福干渠至平安泡连通工程,启动小西米泡群连通工程。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4处,解决1.5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土地整理项目二期工程力争开工建设;做好“两区”建设(生态旅游重要景区建设、湿地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和“五项”申报工作(牛心套保湿地申报国际重要湿地;牛心套保湿地公园申报(省级)3A级风景区和(省级)水利风景区;芦苇画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芦苇河蟹申报中国地理标志性产品)。
举措五:致力于人居环境标准化
整合资金、聚集力量,结合新农村“富民强村固基”工程建设,打造一批新的典型示范村,形成集中连片发展示范村群;安广镇永富村和四棵树乡建设村要结合资源禀赋,抓住美丽乡村建设扩大试点范围机遇,积极做好项目申报和实施工作,打好省级试点村示范“样板”;各乡镇要严格按照《大安市农村环境清洁工程实施方案》,及时组织编制好乡镇整体规划和试点村建设规划。以冬春垃圾清理为重点,在25个试点村实施好农村环境清洁、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畜分离、垃圾污水处理、公共服务配套、生态环境改善等“六大工程”,重点完成21项整治建设任务,营造“人人参与、家家行动、户户受益”
的氛围,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生态环境。
工业经济和交通运输:以大发展推动经济新崛起
总体工作思路:以市委十四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为指针,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主攻方向,开展“工业强市创新年”活动,坚持总量扩张与优化结构相结合,做优“一区六园”产业平台,做强“八大主导产业”,全面发展产业集群。抓大企业、上大项目、建大基地、构建大的交通运输服务网络,以工业经济和交通运输业的大发展推动大安经济新崛起。
奋斗目标: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完成产值170亿元、增加值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8%、10%。实现国道232、302竣工通车目标;完成省道217、218前期工作,争取列入2015年国家计划,年底前完成征地拆迁工作;完成村村通联通项目建设任务100公里。
为实现上述目标,大安市将着力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举措一:突出抓好工业经济运行工作
以省政府《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为统领,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强化经济数据监测、调度和指导,强化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的分类指导,引导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及煤、电、油、运和原材料等生产要素价格变化,合理控制成本、提高运行效益。完善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档案,做好信息采集工作。
举措二:突出抓好重点产业发展
一是扩张存量。推进石油配套、汽车配套产业的发展,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搞好市场衔接,形成产业规模,逐步做强做大;加快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向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引进有影响力食品深加工企业,着力打造有机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实现园区发展;支持罗塞洛(大安)明胶扩产改造工程,尽快完成万吨产量,打造世界最大的明胶生产基地。二是发展增量。突出抓好油气化工产业,围绕石油、天然气资源,引进油气化工项目,延伸石油产业链条。今年必保两家子园区一期15万吨煤焦油轻质化项目投产达效,二期50万吨同时开工;抓好鑫源木塑、宏达锅炉、恒锐抽油杆等一批在建项目,做好跟踪服务,推动项目早日投产达效;抓好企业入统工作,力争年内完成5户;培育上市企业,加大对拟上市企业跟踪扶持、分类指导力度,做好企业上市前的培训工作,加快企业上市的工作步伐。三是提高质量。积极开展“质量兴企”活动,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实施名牌战略,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快生产标准、商标注册、质量体系建设的认证步伐,增强企业商标意识和品牌意识,以此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
举措三:突出抓好平台建设
为实现“要素要向园区集中、项目要向园区集聚、产业要向园区集群”的总体要求,加快“一区六园”的建设步伐,完善园区的功能清单,出台主导产业目录。
举措四:突出抓好民营经济发展
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强化服务、创优环境、加强扶持、激发全民创业热情。2015年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完成210.5亿元,实现税收12.5亿元,企业户数达到1284户,个体工商户达到2.35万户,从业人员达到3.8万人,同比分别增长
16.4%、17.9%、9.9%、13%、6%。
举措五:加快交通运输事业建设步伐
以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努力构建安全可靠、便捷畅通、经济高效的交通运输服务网络。
一是实现国道232、302竣工通车。在抓好国道G302、新国道G232公路建设基础上,做好嫩江公路大桥融资,争取2015年开工;将省道S217、S218和提升省道S212列入国家支持东北振兴路网规划,增加中央投资比例。
二是实现公路升级目标。目前正在做乡级公路太山镇——两家镇——新平安镇——洮南市段提升为县级公路规划,建设规模62公里,建设投资1.2亿元,提升县级公路后可增加中央投资7850万元,力争2015年开始改建,2017年完成改建任务。
三是抓好村村通项目建设。2015年力争完成村村通联通项目建设任务100公里。我市还有301个自然屯需要建设屯屯通公路500公里,建设投资2.5亿元。目前,正在进行实际路线踏查工作,建立屯屯通数据库。
四是强化运输市场的监管。完善行业管理制度,建立完善非法营运联合整治工作机制,加大非法营运打击力度,维护运输市场秩序;强化、规范公路路政管理,加大车辆超载超限整治力度,切实保护路产路权。
第三产业:打造发展新动力
2015年全市第三产业的总体目标:深入贯彻市委十四届十三次全会和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精神,推进餐饮、零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强化旅游产业龙头地位,形成空间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第三产业发展格局。
2015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4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等指标分别实现10%和15%以上增长。
举措一:突出发展民营经济
一是拓宽发展领域,在市场准入上,坚持“非禁即入”,凡是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没有明令禁止的领域全部向民间资本开放。
二是按照相关政策降低行政收费标准,减轻企业负担。
三是进一步规范市场运行监测工作,优化现有样本企业市场监测结构,提高信息报送率和质量,做到高标准、严要求,上报数据及时、情况分析详实透彻。
四是加强市场预警预测,增强应急反应和决策支持能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五是重视民营企业经营者队伍建设,通过培训、考察学习等方式,使民营企业经营者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举措二:壮大商贸流通规模
一是制定2015年新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限上企业计划,预计新增限上企业10户,其中法人单位3户,大个体6户,重点服务业1户,力争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6.6亿元。
二是进一步统筹规划,确保市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舍力直营店项目建设完成,投入使用。
三是积极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建设,促进农村商贸服务业发展,拉动农村消费水平。
举措三:推进外贸出口创汇工作
一是鼓励企业积极参加第十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等各类展销、展洽会,扶持企业与国外客商进行一对一对接洽谈,争取更多外贸出口订单。二是扶持外贸出口企业在美国芝加哥境外营销中心等境外平台,集中展示我市名、特、优出口产品,扩大我市品牌影响力。三是力争顺建石油机械有限公司申报的省级企业型出口基地审批完成。四是在巩固出口创汇“老市场”的前提下,开拓“新市场”,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3300万美元。
举措四:加大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改革
一是力争农村信用联社改制在半年内成功挂牌。
二是完善农村支付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覆盖范围广的现代农村支付结算网络。
三是支持保险业机构发展,鼓励保险行业创新险种,逐步向农村延伸。
四是建立完善融资性担保体系,将业务通过金融批发的形式辐射到各类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五是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鼓励小额贷款公司面向农村基层开展小额贷款业务。
扶贫开发:让1.5万农村人口摘掉“穷帽子”
2015年,作为国家新时期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大安市计划争取财政扶贫资金6000万元,实施整村推进贫困村13个,全市脱贫农村贫困人口1.5万。
举措一:加大扶贫资金争取力度
加大争取资金力度,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继续加大扶贫资金的争取力度,尤其在农田水利建设、公路建设等方面,计划新打农田井400眼,解决6万亩农田灌溉难问题,修村村通公路30公里,解决项目区6.2万人行路难问题,加固民堤7500延长米,保护耕地30000亩。
举措二:实施片区扶贫
以集中连片特困区域为主战场,深入搞好调研,按照集中资金办大事的原则,争取明年集中使用片区资金,以扶贫龙头企业为平台,利用企业的技术优势、销售渠道和赢利模式,把贫困户与龙头企业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企业带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通过实施片区发展项目,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举措三:加快整村推进步伐
2015年有13个整村推进村,要充分调研,认真总结,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和需求及致贫原因,做好项目申报工作,使有效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调整好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比例,做到有的放矢,使贫困农民受益最大,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举措四:加大互助资金管理
2015年要完成新增6个村互助资金的注册、启动,同时加快互助资金管理信息化步伐,对互助资金全面使用软件管理,对全市16个互助资金试点村加大培训力度,着力提升互助社管理人员的电子信息化能力水平,全部实行电子记账法,逐步实现互助资金的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
举措五:科学精准扶贫
建档立卡工作将根据录入数据制定扶贫方案、创新扶贫开发模式,鼓励群众参与到定制帮扶方案当中,为今后扎实开展科学精准扶贫工作打下基础,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并且根据有进有出,动态扶贫的原则,数据于次年二月底前完成更新,脱贫户退出,返贫户进入,实行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来更好的发挥建档立卡工作的作用。
举措六:加大干部驻村力度
2015年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强沟通协调和督促检查,确保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充分发挥出预期的引导带动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作用。还要研究制定对驻村干部的管理考核办法,成绩突出的优先提拔使用,效果不明显的督促改进。
举措七:加大旅游扶贫
按照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下发的《关于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推进旅游扶贫工作的通知》精神,将积极申报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项目,改善重点村旅游接待条件,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农民就业、提高收入。(刘大易王奇峰刘茹黄峰薛嘉峰刘立秋李世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