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不言,笑看杏坛百花竞荣;细雨无声,奏出铿锵历史足音。近年来,洮北区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科学发展”为目标,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为教育可持续发展谋划,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基,开创了教育发展新局面。
均衡资源,实现教育发展“高起点”
为促进城乡间、校际间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洮北区持续加大对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投入力度,实现办学硬件均衡。近几年,先后投入1.25亿元,新建14栋教学楼、食宿综合楼及其他附属设施;投入700余万元,全面完成农村初中的“四室”装备和农村小学科学实验室装备;投入1150余万元为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添置校车45辆,实现农村校车全覆盖;投入2300万元,完成职教中心教学楼、食宿楼、实习实训楼、智能大棚等项目建设,使职教中心晋升为省重点校;投入5000万元,新建、改扩建15所国办园和农村中心幼儿园,为农村幼儿解决了入园难题。除此之外,洮北区还加大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力度,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在教育部组织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晒课评选活动中,洮北有1200余人网上晒课,居全市首位。经省教育厅推荐,将于今年5月参加由教育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举办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并代表吉林省在展览单元进行成果展示。均衡发展取得的成绩得到省政府教育督导团的充分肯定和认可,2013、2014年洮北区先后通过了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对职业教育评优验收和学前三年行动计划验收,都得到充分肯定和赞誉。
丰富内涵,筑牢提质增效“奠基石”
通过召开素质教育现场会、打造高效课堂、创建特色学校、开拓校外实践教育、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等措施,不断丰富素质教育内涵,校园文化品位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六所农村学校少年宫的课外教育和洮北区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实践教育得到省市教育部门的充分肯定。德顺中心校的“5+5”艺素课堂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首批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白城二中被命名为“中国楹联教育基地”。在中考中,洮北区高分数段学生数和优秀率在全市持续领先。在国家、省、市各类竞赛中,洮北学子也成绩斐然,2014年在“希望林”杯全国青少年书画文学作品大赛中,洮北区的获奖人数和获奖等级在吉林省名列前茅;今年2月,在白城市“新白城、新家园、新生活”学生征文活动中,一等奖10人,洮北区9人,二、三等奖的获奖率分别为80%和50%,
洮北区教育局获优秀组织奖。
强化研训,建造人才兴教“大本营”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先后争取特岗教师341名,“三支一扶”教师31名,全部充实到农村学校任教,先后招聘免费师范生27人,公开选聘4名研究生充实到城内学校进行高端引领。本着“倾斜薄弱、倾斜业务”的原则,把城内优质学校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农村和薄弱学校任校长、副校长,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先进的管理模式提升学校的办学内涵和办学特色。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