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花绽,美景入画来。一簇簇新绿,一树树花开点缀着吉林省西北边陲小镇——洮南市。
沉甸甸的绿化成果在洮南“生态立市”的宏伟蓝图上画上了浓重的一笔:森林覆盖率达14.3%,有林地面积5.5万公顷,森林活立木总蓄积量326.8万立方米,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一个绿荫苒苒的生态洮南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该市先后被国家授予“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被省绿化委员会授予“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模范县,被白城市委、市政府授予“绿色通道建设合格单位”等称号,洮南已然成为造林绿化工作的一面旗帜!
“绿化工程”再造青山绿水
今年该市继续实施城市绿化、村屯绿化、通道绿化三大重点绿化工程,全力打造山川秀美新洮南。
今春以来,已累积投入造林资金2100万元,出动人工1万余人次,动用大小车辆4200多台次,高质量完成了“公园1号”楼盘外侧景观带、司法局东新发路、立交桥东出口三角广场以及明渠街、泰州街等绿化美化工程,城市绿化投入各种园林景观树木11.33万株,绿化面积5.8万平方米。同时,按照白城市“三年再造百万林,建设西部大屏障”的活动目标,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要求,截至“五一”前,完成了乡村造林绿化面积48500亩,投入苗木810万株,其中,绿色通道2800亩,农防林建设1260亩,林地清收还林30940亩,其他13500亩,已完成全年造林任务的65%。
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是今春该市造林绿化工作的一大亮点,党政机关、部队官兵、学校师生及各行各业广泛参与义务植树活动,相继种下了“民兵林”、“三八林”、“青年林”和“志愿者林”。
“林业产业”致富一方百姓
“我每年种植各类苗木200多公顷,光土地承包费一年投资就需要100多万元,所产苗木除供应本市外,还销往通榆、突泉等周边县市,年收入200多万元,为当地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苗木大户宫小明几年来从事苗木产业尝到了甜头。
据了解,省林业厅在白城地区设立了10个荒漠化建设示范基地项目,其中山杏、柠条、桑树3个项目落户洮南,三个示范基地建设都已初见成效。目前,全市山杏林生产基地85万亩,经济林1.8万亩,育苗基地0.23万亩,中药材种植0.3万亩。全市逐步涌现出“一乡一品”的林业特色产业,林果产品倍受域内外客商的青睐。
除此之外,该市还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生态资源,培育发展以观光、休闲为主的森林生态旅游业,先后建成了白城四海森林浴场,规划了老鹰窝、闹牛山、老道沟三处自然保护小区,不断拓展森林旅游的发展空间。
“专项行动”守护森林资源
破获各类林业案件162起,处罚213人。去年以来,该市连续开展“非法侵占林地清理排查”、“非法侵占蚕食林地清收还林百日会战”等一系列专项活动,查处市场和饭店野生动物买卖行为,凸显了该市保护林业资源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在各乡镇都配备了火场信息报告员,每年对2个半专业扑火队和各乡(镇)场的森林防火工作主管领导、林业站长进行专门培训,同时组织开展扑火实战演练,为提高森林防火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严格实施种苗产地检疫、木材调运检疫、苗木调运检疫、林木检疫,检疫率达到100%。加大天幕毛虫、青杨天牛等病虫害防治力度,有效控制危险性病虫的传播和蔓延。
加大乡镇林业站的标准化建设,强化了林业科技推广职能,健全了林业基层服务体系。认真开展了贫困林场扶贫工作,铺修水泥路4.3公里、砂石路3.5公里,改善了场容场貌。建立了洮南市林业网站,强化林业信息宣传,提高了洮南林业的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人们发现洮南大地的绿色越来越多了。那纵横交错于公路两侧的绿色长廊,翡翠项链般镶嵌在锦湖公园内的片片新绿,以及郁郁葱葱的村屯绿化、农防林绿化、荒山荒地造林绿化工程,共同构成了护卫洮南大地的一道亮丽的绿色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