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1版:头版新闻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大安项目建设一派火热景象
通榆县节水增粮行动成效显著
共青团白城市委举行团员青年主题团课活动
洮南飞度 古城电商追梦人
在更高起点更高水平上推进平安通榆建设
市城管局开展专项集中整治攻坚活动
瑞光街道开通微信平台服务居民无 “微” 不至
让信息高速公路不再堵车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 年 5 月 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更高起点更高水平上推进平安通榆建设
●姜海波 王永胜

    平安是和谐的基础,平安是发展的前提,平安是人民的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通榆县党委、政府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在更高起点、更高水平上推进平安通榆建设全面开展,以“生态经济景观”三位一体理念,建设“生态经济城市”,打造美丽富庶通榆,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统筹谋划依法治理,“大平安”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为推进平安通榆建设活动深入开展,通榆县党委、政府在做好传统意义的社会治安、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信访安全基础上,牢固树立“大平安”建设理念,不断扩大平安建设内涵,把平安建设拓展到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社会就业、社会救助等方面,以“大平安”保障经济社会大发展。

    法治建设成果显著。根据“职权法定”原则,建立了规范权力运行制度体系,依法建章立制。深入开展法律宣传培训和“六五”普法工作,广大干部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意识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参与依法治县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政治安全持续稳定。圆满完成全国两会、十八届四中全会和北京APEC会议期间安全保卫工作。2014年,全县进京非访下降67%,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5%,实现“减量退位”。

    防控体系全面覆盖。大力推进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整合辅警、协警、治保人员等群防群治力量,人员总量达到1830人。全县城市监控覆盖率达到85%,农村监控覆盖率达到50%。

    违法犯罪得到有效遏制。重点打击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两抢一盗”和严重暴力犯罪。2014年,全县治安案件发案率下降27%,刑事案件发案率下降12.9%。

    社会矛盾得到妥善化解。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和政法干警包村、包企活动,大量社会矛盾在基层得到妥善化解。全县共组建基层调解组织437个,全年共化解社会矛盾1420件。

    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整治。先后开展了春季行动、夏季攻坚、秋冬会战专项行动,坚持“平安报表”定期报送制度。各职能部门共检查企业、单位5287户(次),排查发现各类安全隐患6436处,整改6395处,整改率达到99.36%。

    社会治理不断创新。在全省县级地区率先成立了社会服务与管理信息中心,城乡便民信息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服务城乡群众一张网工程全面展开。

    民生保障持续加强。深入实施棚户区改造、廉租房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等工程,居民宜居的愿望正在加快变为现实。全县常住农业人口参合率为99.6%,农民“看大病难、看大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开展“手牵手家园行动”等多种形式的慈善救助、救灾救济活动,帮助特困家庭缓解了生产生活难题。

    2014年,通榆县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为94.5%,比上年度提高了1.5个百分点,政法系统群众满意度为88.0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平安通榆建设工作先后被评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和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单位”。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大平安”建设

    2015年,在深化“大平安”建设工作中,通榆县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部署要求,不断谋划“大平安”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对“大平安”建设作了更科学的定位,不仅着眼于搞好社会治安,更致力于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建设领域更宽、范围更大、层面更多、内容更丰富的平安通榆。

    推进依法治县,保障“大平安”建设。通榆县切实把法治建设摆在“大平安”建设的首要位置,强化法制宣传教育。注重抓好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努力引导和促进他们学习法律知识、参与法治实践、增强法治观念。抓好普法载体。大力开展“六五”普法和“法律六进”活动,广泛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增强法治观念。强化依法行政。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从根本上扭转“为官不为”的行政乱象。推进民主法治。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建立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落实村民对村级事务的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

    突出打击整治,维护社会稳定。组织经常性严打整治活动,深入开展打击“两抢一盗”、涉暴涉恐、黄赌毒等专项行动,不断增强打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法打击破坏自然生态安全行为。紧紧围绕建设“生态经济城市”的目标任务,严厉打击破坏草原、破坏湿地、违法开垦、污染环境、乱砍滥伐等影响自然生态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严格依法追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坚决遏制邪教组织捣乱破坏活动,彻底铲除各种邪教组织滋生蔓延的土壤。

    超前化解矛盾,维护信访秩序。积极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大调解”体系,鼓励人民群众通过调解、仲裁、诉讼渠道维护合法权益。积极推进信访改革,提高网上投诉办理质量,逐步把“网上信访”打造成信访主渠道。深入开展“信访积案排查化解攻坚行动”,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突出民生解决,推进管理创新。不断完善对各类安全隐患的滚动排查、风险评估、监测预警机制,坚持“平安报表”报告制度,真正形成常态化的安全监管机制。不断加强保障性民生建设,改善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开发就业岗位,努力促进全民创业。

    加强党的领导,维护公平正义。政法机关是党和人民掌握的刀把子,必须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要坚持执法为民。把维护好人民权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纠正对待群众冷横硬推、吃拿卡要、滥收乱罚等问题。坚持司法公开。依法及时公开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裁判文书,要提高案件透明度,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让司法腐败无法藏身,让司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持从严治警。开展经常性的纪律作风整顿和廉洁执法教育,让全体干警真正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积极开展警示教育和警务督查活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裁判不公和诉讼难、执行难问题,认真开展自查自纠,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 国 吉 林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自由大路6426号 邮政编码:130033
电话:(0431)88600621   (0431)8860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