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卢丽桃)为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和省、市扶贫开发工作要求,实现到2019年末提前一年摘去贫困县帽子,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目标,镇赉县从今年起开展扶贫开发攻坚“三推进、三提升”工作,力争实现“六个新突破”。
一是科学统筹规划,努力在实施整村推进上实现新突破。实施分类推进,每年启动实施若干个整村推进村,力争达到“七有四通”标准,即有发展规划、有主导产业、有村部、有卫生室、有文化室、有安全饮水井、有电话,通油路、通公共汽车、通邮、通有线电视。加大扶持力度,整村推进与连片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扶贫资源与惠农资源整合起来,将政策支持、项目安排、资金投入、科技人才等方面优先向贫困村倾斜,合理捆绑各种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集中投放、重点突破,实现项目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强化包保帮扶,确定82个贫困村为扶贫开发攻坚的主战场,建立包保责任制,安排县委常委,县人大、县政协主要领导每人包保1个乡镇;安排101个县直和中省直部门包保82个贫困村;重新调整141名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抽调282名后备干部或中层干部,组成141个驻村帮扶工作队。
二是增强造血功能,努力在产业扶贫增效上实现新突破。龙头企业带动,采取扶贫贴息、财政贴息等形式,鼓励县域龙头企业与贫困村、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和产品订单机制,促进贫困人口稳步增收。规模经营带动,依托财政扶贫资金和小额信贷资金,大力实施肉牛、肉羊、鸡、鸭、鹅、兔等“投资小、见效快”的开发性生产,走“一家一户小规模、千家万户大群体”的路子,形成群体效应和规模优势。产业园区带动,依托大兴安岭南麓片区产业开发资金,加快奶牛、奶山羊、烤烟等养殖、种植园区建设,切实提高贫困人口的参与率和受益率。合作组织带动,积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的组织程度。特色产业带动,依托特色产业开发的成功经验和成熟技术,扩大烤烟、花生、辣椒、瓜菜等经济作物种植规模,不断增加收益。特色品牌带动,依托新开发土地无污染的优势,推动粮食加工企业与辐射区域内贫困村屯合作,建设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基地,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双赢目标。
三是加大投入力度,努力在改善生存条件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创新金融产品,深入开展农业补贴担保贷款和“六权”抵押贷款,开发适合贫困群众特点和需要的各种微型产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兴建江河沿线蓄水、引水、存水、用水、节水工程,重点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网络电视、通信等村村通工程,同步抓好农村危房改造,全面加强道路、排水、住房、围墙、大门“五位一体”建设。加强环境集中整治,重点搞好农村环境卫生连片整治,做到“四清、四改、两化”,即清垃圾、清柴草、清路障、清粪堆;改水、改厕、改圈、改院绿化、美化。
四是强化教育培训,努力在提升素质能力上实现新突破。强化实用技术培训,重点抓好测土施肥、膜下滴灌、高光效种植、水田三推两早一达标等技术的培训应用,提高农民自身本领。强化能力素质培训,组织实施雨露计划和新型农民培训工程,重点培训种养能手、乡土专家、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社创办人。强化综合配套培训,深入推进科技下乡和农村科技创业行动,把节水农业、疫病防控、农机推广、设施农业等实用技术整合起来,开展“套餐式”、“配餐式”服务,发挥科技增加农民收入的叠加效应。强化实践培养锻炼,通过发展多种经营,鼓励群众就地就便经商务工,多元增加收入,提升创业致富本领。
五是注重扩面提质,努力在提高服务保障上实现新突破。逐年加大投入力度,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用于农村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项目。逐村延伸服务范围,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积极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基本医疗、公共卫生能力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拓展文化惠民项目服务“三农”内容;支持建设多种农村养老服务和文化体育设施。逐步提升社保水平,进一步落实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完善农村低保、五保供养、新农保和临时救助制度,推进扶贫开发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和水平。
六是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在提升基层党建水平上实现新突破。建设坚强有力的村级党组织班子,全面推广“村党支部+公司+协会(合作社)”发展模式,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覆盖体系。打造素质过硬的党员队伍,每个村拿出1—2公顷机动地作为“党建活动田”,组织党员和积极分子统一耕种,努力把“党建活动田”打造成党员活动的“阵地田”,引领群众致富的“示范田”和增加集体收入的“创收田”。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每年按照不低于15%的比例,倒排确定整顿对象并完成整顿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