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赉嘎什根乡后围子村水稻种植走笔
●王卫生本报记者翟向东
时至立夏,远离城市的镇赉嘎什根乡后围子村一片宁静祥和,村边不时传来农民们的交谈声,那浓重的乡音格外亲切。扶犁、垄埂、引水、灌田……鹅黄嫩绿之中,活跃在稻田里的人们如同一个个跃动的音符,在生机勃发的季节里谱写着丰收畅想曲。
“春雨贵如油。现在,正是平整田地的关键时期,再过10多天就要插秧了。”近日,记者来到后围子村,见到记者来访,满身沾满淤泥的村党支部书记汤德顺连忙停下手中的活儿和记者唠起来。
后围子村有5个自然屯、890人,耕地面积1222.8公顷,其中稻田占1200.8公顷,是该村的主导产业,也是该村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前些年,“十年九旱,靠天吃饭”、“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该村的真实写照。多年来,由于地理位置所限,该村村民增收步伐缓慢。为了彻底改变落后面貌,该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一班人凭着敢想敢干、一定要干成的精神,暗下决心让后围子旧貌换新颜。
2004年,时任村党组织书记的汤德顺引领村民开发稻田,将300公顷的旱田改造为水田;2008年全村95%以上的旱田均改造为高产水田。2012年,该村成立了镇赉县顺民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2012年,全村水稻产量达到1680多万斤,农民直接增收156余万元。去年,该村再次喜获丰收,水稻产量达1800万斤,农民纯收入达1862万元。
“是合作社带着我们走上了致富路,加入合作社种水稻不仅不愁销路,还有销售保底合同,我们以前真没想过能有这样的好事!”提起专业合作社,村民贾明竖起拇指夸个不停。贾明和记者算了一笔账,合作社给社员收购保底价格是1.5元,比平时市场价格高出0.1元,他去年种植了8公顷水稻,相比前年就多收入1.2万多元,入社让他尝到了甜头,今年他打算继续扩大种植规模。
有同样感受的还有今年新加入合作社的农民张建文。自从加入合作社,他的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合作社不仅能够提供很多技术方面的帮助,又能提供优良品种,所以我对种田也格外热心。”张建文说。
汤德顺告诉记者,村民以土地入股加入合作社,合作社实行“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模式,和农户签订单,设置保底收购价,年底再向农民按照投资比例返还一定红利,实现了水稻连片种植、规模经营和机械作业,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