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到户外锻炼身体。一些公共场所配备的健身器材,也为市民健身提供了便利。但记者发现,在很多公共场所,健身器材已经成了摆设,表面和实质完全不一样。
表面完好已损坏
记者来到白城市民广场,广场上有很多的健身器材,可记者看到,只有几个健身器材上有人在活动,而且后边有人在等着前面的那个人下来后自己才开始锻炼。为什么那么多空的健身器材不用呢?记者走近一看,原来那些没有人用的健身器材其实已经损坏,无法使用。记者站在一个损坏的健身器材上试了一下,上面根本站不住,一不小心就会摔跤。记者询问了正在等待锻炼的王先生,他说:“这些健身器材坏很长时间了,所以,只能等着别人锻炼完我再来锻炼。”不仅王先生,还有很多人在等待着。由此可见,健身器材的损坏确实给人们带来很大不便。
损坏器材隐患大
健身器材损坏,给健身的群众埋下安全隐患。如果锻炼的人不知道,上去锻炼时很容易摔倒,轻则造成皮外伤,重则有可能伤及骨头。如果人们因为锻炼身体而给自己弄了一身的伤,那就得不偿失了。
针对以上情况,记者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加大对这些健身器材的维修力度,并定期复检,避免由于健身器材的损坏而发生意外,让人们尽享锻炼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