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1版:头版新闻
4下一版  
生态牧歌唱鹤乡
通榆县“节水增粮”项目评估工作顺利完成
白城工业园区加大闽台招商力度
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召开
“邮掌柜”激活农村电子商务
我市近期降水过程有利于春播生产
打破“中梗阻”减小改革摩擦力
市委召开今年第六次常委会议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 年 5 月 2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破“中梗阻”减小改革摩擦力
●董建国潘强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近日发布的《行政改革蓝皮书: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报告(2014-2015)》显示,当前我国行政审批改革中存在“中梗阻”现象,近六成接受访问者认为“部门利益作祟”是地方政府改革的最大阻力。行政审批改革中的“中梗阻”现象,让中央的一些改革举措无法落地生根,甚至在地方遇到“挂空挡”的局面,势必会给当前的经济运行增加摩擦力。

    当前,一些阻碍经济运行的摩擦力仍然存在。记者在基层调研时发现,针对简政放权,一些地方有时是这边减、那边增,甚至异变为玩“数字游戏”;对中央部署的政策,一些地方不下放,只截留;一些“红顶中介”,在政府、企业间扮演中间人的角色,面对企业扮政府,面对政府扮企业,蚕食行政审批改革的红利,使企业负担减不动,也给经济运行带来巨大的摩擦力。

    影响经济运行的摩擦力,多是权力部门化、利益化的产物。归根到底,是体制机制改革不到位,简政放权落实不到位,依法行政落实不到位。经济摩擦力的成本往往看似不起眼,但却潜在影响着经济大盘的运行,形成摩擦力的蝴蝶效应,必须通过进一步简政放权来解决。

    消除摩擦力就是增强驱动力。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面临三期叠加的关键时期,我们更应该全面深化改革,不留任何死角和盲区,既要做好经济驱动力升级的加法,更要做好改革摩擦力的减法。

    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改革攻坚突破利益藩篱、消除经济运行隐形摩擦力的难度加大,深化改革涉及的矛盾、触及的利益更加复杂。我们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魄,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规范依法行政,同时,通过制定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彻底打通改革落实的“中梗阻”。       (据新华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 国 吉 林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自由大路6426号 邮政编码:130033
电话:(0431)88600621   (0431)8860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