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1版:头版新闻
4下一版  
用严与实打造为官﹃清单﹄
引嫩入白3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顺利通过电业部门验收
回顾白城历史追寻红色记忆
新城家园棚改项目工程进展顺利
我市全力做好抗旱保苗工作
特色农业的磅礴力量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 年 7 月 2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顾白城历史追寻红色记忆
——2015身边的家园——爱家乡·游白城系列骑行活动之“红色记忆”文化之旅活动综述

    清风摆柳,草色湖光。在团结湖畔的美丽景色中,我市自行车协会的骑友们再一次感受到“身边的家园”的独特魅力。7月11日,2015身边的家园——爱家乡·游白城系列骑行活动第二站——“红色记忆”文化之旅从市区市民广场启程。

    探寻历史:品读家乡白城的文化底蕴

    白城地区拥有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为了让更多的白城人了解自己的家乡,尤其是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这次“红色记忆”文化之旅安排了一条以白城革命历史文化为主线的旅游路线。当骑友们以现代的眼光追寻那段“红色记忆”、以低碳环保方式畅游文化之旅时,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清晨,骑友们从市民广场出发,首先来到市博物馆,参观了古代和近代历史展馆,对白城地区从新石器时代、春秋战国时代、辽金时代,尤其是日伪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解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等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进行了一次全面了解,随后他们又来到了解放战争时期陶铸、阎宝航、邓华等老一辈革命家战斗和工作过的辽吉省委旧址,接受了一次印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在白城烈士陵园,解说人员还讲解了安葬在陵园中的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建国后等不同时期牺牲的多位烈士的光荣事迹,骑友们还向烈士墓敬献了鲜花。之后,他们又参观了白城市生态新区,新区内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又将人们从遥远的回忆中拉了回来,充分感受到了家乡白城朝气蓬勃的发展态势,也更加珍惜革命先辈为我们创造的幸福生活。在市区的最后一站是白城师范学院的“通榆年画研究馆藏室”以及“唐鸿胪井刻石研究馆藏室”。通榆年画展现了白城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唐鸿胪井刻石研究更是展现出白城人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查干浩特:离市区最近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离开白城市区,骑友们一路驰骋,前往这次“红色记忆”文化之旅的目的地——查干浩特旅游经济开发区。这里是距离白城市区最近的一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省唯一省级旅游开发区。

    据了解,查干浩特旅游经济开发区位于白城市西北部,地处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总面积171.86平方公里,距白城、乌兰浩特两市均45公里,图乌公路、白阿铁路贯穿全区。南临亚洲最大的常规武器试验中心,北靠吉林、内蒙古交界的半拉山和清朝修建的藏传佛教寺庙葛根庙。

    除了拥有侵华日军慰安所遗址、侵华日军机场遗址等历史遗迹之外,查干浩特旅游经济开发区还有洮儿河、团结湖、半拉山、风电厂、草原等旅游资源,有欧陆风情园、动植物园、科尔沁蒙古族民俗村、洮儿河度假村、蒙古大营、普云寺等景点。是集草原风光、蒙古族风情和风电景观于一体的特色旅游胜地,也是集浏览、观光、会务、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开发区。

    二战遗址:日军罪行罄竹难书,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因为此次旅行的主题是追寻白城的“红色记忆”,感受历史的沧桑,尤其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此时走上这次“红色记忆”文化之旅,更是意义非凡。所以在欣赏沿途风景的同时,自行车骑友们的心中也多了一份肃穆而厚重的历史责任感。来到查干浩特旅游经济开发区,骑友们首先参观了这里的两处二战遗址,分别为侵华日军慰安所遗址和侵华日军飞机场遗址。

    在侵华日军慰安所遗址,讲解员向前来参观的骑友们讲解了这个为侵华日军第七飞行团提供的慰安所,曾经残害了无数日本和中国妇女的历史。随后一行人又来到侵华日军的空军第七飞行团机场遗址。1936年,为了进一步扩张和侵略,日本关东军在白城地区先后建立了6处军用机场,查干浩特机场遗址便是其中之一。该机场的主要作用是用来防御当时的苏联军队。修建这些机场时,使用的人力全部是中国劳工,为了保守机密,在修建完工之后,日军残忍地处死了全部劳工。

    1939年的诺门罕战役中,日军第七飞行团出动了包括查干浩特机场在内的多个机场的战斗机、轰炸机与苏军作战,而且还给苏军造成了重创。在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时,对查干浩特日军机场进行轰炸,最终只留存下了为数不多的机库和飞机跑道。正是这些留存下来的遗迹,记录了那段由白城人民血泪编织而成的历史,见证了侵华日军的累累罪行。

    仰视丰碑:用楷模的力量激励人生

    离开了侵华日军遗址,骑友们又来到了位于团结湖畔的全国著名劳模纪英林事迹展览室,向85岁高龄的纪英林送上了由市书法家创作的“青松寒不落、碧海阔愈澄”书法作品横幅,表达了白城人民对纪老的崇高敬意。大家纷纷与纪英林合影,表达对楷模的敬仰,更充分体现了当代人心中对革命光荣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理解和认同。

    1957年,25岁的纪英林带领岭下镇农民组成了“高山打井老虎突击队”,在高山岩石层打井成功,创造了“高山打井、石头开花”的奇迹。1959年,他又带领红石岭群众平整土地、打井修渠、植树造林,用20年建成1200多亩良田,实现农田作业机械化。他曾多次受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老一代革命家的亲切接见,连续当选为第二、第三、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党的十一大、十二大代表,党的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和吉林省委委员。退休之后的纪英林又担任了岭下镇关工委主任,还承担起老龄委、老体协的工作,并建立了老年党支部。

    2002年,查干浩特旅游经济开发区建立了纪英林模范事迹展室,并被市政府命名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被省政府命名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传统教育示范基地”,被市委组织部命名为“后备干部培训基地”,2013年5月,经过省纪委严格评审,成为全省首批12个省级廉政教育基地之一。

    行者无疆:低碳环保阳光运动,热心公益爱心捐助

    白城自行车协会的骑友们无疑是这次“红色记忆”文化之旅活动中的主角。这支由社会各界自行车爱好者们组成的队伍中,既有七八岁的孩子,又有古稀老人,他们热爱生活,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他们热衷于健康阳光的自行车运动,在这次“身边的家园”系列骑行活动中,积极地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弱势人群送去了自己的爱心。

    值得一提的是,这其中还有一群女性骑友,她们巾帼不让须眉,在盛夏的烈日中跟所有男骑友们一样挥汗如雨,勇往直前。女骑友们的精神感动和影响了很多人。市妇联的领导在当日早上骑行队伍出发前,赶到了市民广场,代表妇联对女骑友们进行慰问,并给她们送去了防晒霜。在之后历时两个多小时的骑行中,她们用顽强的意志力,克服着34摄氏度的高温酷暑和体能上的巨大消耗,从容面对着骑行路上的各种困难。

    到达查干浩特后,骑友们还前往了岭下镇中心校,为该校两名家庭困难的孩子送去了爱心捐助。据了解,这两个孩子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一个孩子因为从小失去父母,只能与没有劳动能力和经济来源的外公相依为命,另一个孩子则因自幼丧父,只能靠母亲打零工维持生活和学业。骑友们不仅为他们捐款,更是给予他们无限的关爱和鼓励,激励两个孩子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积极乐观,不畏险阻。这次爱心捐助活动,将这次文化之旅的意义再度延伸,生动体现了白城人热爱家乡的情怀。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 国 吉 林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自由大路6426号 邮政编码:130033
电话:(0431)88600621   (0431)8860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