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守“初心”不负恢宏时代 强“四力”永葆人民情怀 白城日报 2024年11月08日

图20

图19

图18

图17

图16

图15

图14

图13

图12

图11

图10

图9

图8

图7

图6

图5

图4

图3

图2

图1

记者节,致敬记录时代的你们。

11月8日,第25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了。

这一天,所有新闻工作者既回首砥砺求索岁月,也展望践行初心征程。

在媒体融合、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新闻工作者们以怎样的责任和担当,肩负时代赋予的使命和重任?

这一天,我们记者以坚守岗位、奔忙在路上的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这一天,忆往昔,不负韶华和职责,我们的记者以聚光灯和摄像机记录白城发展变迁;以浓重笔墨书写城乡巨变;以真情实感讲述白城沃土上的红色故事;以立体直观的形式展现白城的历史瞬间……

无数白城的新闻工作者,脚下有泥土,心中存信念,“吉刻”出发,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俯身大地,饱蘸深情,以时代担当践行使命责任,铸就光荣与梦想,让笔下乾坤忠实记录时代的步履,用心抒写融媒体时代下,独属白城的崭新篇章。

社会需要守望,时代需要瞭望,历史需要记录,记者就是这样的守望者、瞭望者和记录者。

回眸多自豪,展望亦力量。路在脚下,也在远方,白城新闻人正向着新的目标再进发!

为人民书写,为时代镌刻。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在我的心中,媒体融合下的新闻工作者始终以声音传递力量,以影像记录现象,以坚守践行初心,以热爱践行梦想。我愿用我的笔和镜头,传递党的声音,记录时代风云、凝固历史瞬间,倾听人民声音,点亮心中灯火,讲好中国故事,赞颂中国精神。每个新闻人力量都是渺小的,但新闻人在路上发出的共同声音却是巨大的。新闻战线上,谁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记者的荣光,是让新闻更有力量。致敬我的同行,互敬每一份光荣和担当。

——白城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李彤君(图1)

从业十年,我始终秉承“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的工作理念。采访中,见证过扶贫路上的真抓实干和百姓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眼见到乡村振兴的惊喜成果,欣喜于盐碱地变米粮川的农业奇迹,报道过项目建设的热潮,传递了诸多民生热点,立志做勇立潮头的瞭望者,收获颇丰。未来的我,仍将初心不变,使命在肩,步履不停,笔耕不辍,向着好新闻出发。

——大安市融媒体中心高倩(图5)

在新闻宣传一线摸爬滚打27载,从最初跑街串巷到如今在电脑前字斟句酌的修改文稿,见证了传统媒体到新媒体再到全媒体的转型,形式的变化,不变的是对新闻事业的热爱、执着与坚守。记者节之际,愿与同行共勉,继续以新闻为业,坚守真实,以心传声,为公众提供更多有深度、有温度的新闻报道,讲好大安故事,传播好大安声音。

——大安市融媒体中心赵丽艳(图10)

作为一名一线记者,我一直行走在新闻采访的路上。10年里,我用手中的镜头和纸笔,记录着身边这片热土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我和我的同事走过了数不清的乡间小路,坐过数不清的农家炕头,足迹遍布了洮北区的大街小巷。我们用滚烫的心品味着千家万户的喜悦,用有温度、接地气的语言写下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未来,脚踩坚实的大地,我会继续做一个倾听者、记录者,守望着心中信仰,守望着肩上责任,守望着对群众的一份承诺。

——洮北区委宣传部姚丹(图6)

新媒体,是时代的浪潮,也是我们的新舞台。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我们用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让新闻变得更有趣、更接地气。我们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与尝试,只为让新闻更贴近年轻人的生活,更受大家欢迎。这份职业,让我们感受到了时代的脉搏与活力,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在新媒体领域深耕的决心与信心。

——洮南市融媒体中心孙瑶(图9)

新闻工作,让我看到这大千世界的众生相,看到那些在风中摇曳、在雨中奔跑的灵魂,看到那些故事背后的故事、生活之外的生活,让我在一个又一个与我本不相关的命运和故事里增加生命的厚重和意义。新闻工作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旅程,我会一直在路上,见证光、记录光、成为光。

——通榆县融媒体中心孙京(图14)

近年来,我市努力建设绿美白城,打造生态强市。作为一名记者,我曾多次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工作进行采访报道、记录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变化,见证人民群众日益美好的幸福生活。通过报道,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城市建设背后的故事和付出,用文字和影像记录下城市的美好画面与人民群众灿烂的笑脸,为此我深感自豪和欣慰。未来,我将继续做好白城建设的记录者、传播者,为这座城市留下更多发展进程中的珍贵记忆。

——白城日报社朱晴(图18)

做记者32年,面容已不再年轻,头发已不再浓密,青春已渐渐远去,回首这32年的日日夜夜,惟感自豪的是:激情仍在,动力依然,前进的脚步没有停歇。在这个属于记者的节日里,我们一起重温使命,更坚定了新闻人关注民生、传递温暖、推动进步的社会担当,为城市的发展、生活的完美而恪尽职守,为充满正义和良知的新闻事业奉献全力。

——白城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周建新(图2)

记者这一职业,赋予了我记录历史瞬间、启迪民众思维、传播智慧光芒的庄严使命。在媒体融合的激流中,我们如同破浪前行的旗舰,不仅磨砺了全方位的技艺,更坚守着高尚的职业道德。从业十六载,情感与理智交织成章,热情与沉着并行不悖,铸就了我作为新闻工作者独有的职业印记。展望未来,我将与各位同仁紧密相连,同心同德,以岁月之笔端,蘸取时光之精华,于广袤的山河长卷之上,以不懈奋斗者的姿态,把心中的热爱和脚下的力量化为微光,摹画出不负时代的白城篇章。

——白城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秘书长孟凡秋(图3)

又到一年记者节,作为一名时政记者,无论严寒酷暑、风吹雨淋,我都不曾停下脚步。因为这个特殊的职业,需要我们坚守新闻理想、坚定心中信念。作为时政新闻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不但要时刻紧绷“时”和“政”的弦,更要始终坚守新闻理想、坚定心中信念,争做新时代的瞭望者、记录者。

——白城日报社姜宁(图15)

你心中的记者是怎样的形象呢?在我的心中,记者应该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用文字描绘时代进程,用镜头记录人间温暖,笔下有是非曲直,心中有天地宽广。

今天是第25个中国记者节,今年是我成为一名记者、主持人的第26个年头,我会继续守住初心,倾听、记录、发声,做一名脚下有泥土,心中有温度的媒体人。在这里我要衷心地向我的同行们道一声:节日快乐!辛苦啦!

——白城广播电视台陈述(图17)

或许我们现在所记录下的事物点滴,未来大都将隐没于宏大历史的罅隙,但“真实”永远宝贵而无价。因此我们必要以记者的骨气、正气和底气,在势如洪涛的信息之流中抵住虚假错谬的冲击,留下磐石一般的作品。

——镇赉县融媒体中心张美偲(图12)

2017年参加工作,在这7年时间里,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见证了白城从脱贫攻坚一路走来,到乡村振兴发生的巨大变化。从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到人均收入的增加,再到我们的农业产业项目遍地开花。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用镜头传递发展奋进的力量。

——白城广播电视台雷邵卿(图19)

站在话筒前,我们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者,更是情感的共鸣者。每一次播报,都是与观众的深度对话。家乡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通过我们的声音传递给每一个人。我们的声音,让每一条新闻都充满了温度。希望我能用真诚和专业赢得无数观众的喜爱与信赖。

——洮南市融媒体中心曹明嘉(图8)

坚守广播电视一线32年,用文字记载着白城发展的每一个脚印,或坚实或漫长;用镜头记录着这个时代的每一份表情,或幸福或刚毅。32年里,参与、经历、见证、记录,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自己的生活,我的职业生涯,能够与家乡的发展同频共振、共同成长,且骄傲且自豪,与白城同行,与时代共进,且行且努力。

——白城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宁丽波(图4)

“选择这份艰辛,尊重这份使命,固守这份职责。”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凛冽,我们都义无反顾地冲在最前沿,用双脚探寻时事和事实的边际,凭双眼捕捉朴实而美好的瞬间,以最真挚的情感、最敏锐的观察,将珍贵的记忆镌刻在历史的长卷上。我们记录的不只是新闻,更是时代的精神与温度,动人的故事在笔下绽放,向上的力量在传播中汇聚。值此记者节之际,向那些以笔为剑、以梦为马的新闻工作者致以最深的敬意。

——洮北区新闻记者站于天慧(图7)

从没接触过新闻行业的我,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成为一名记者,从此忙于镜头前后。因为选择,所以热爱,因为热爱,所以选择。选择这个职业,我无怨无悔,因为我用镜头、文字记录了百姓所盼的、观众想看的好新闻,用心讲述通榆故事,用情传递通榆声音,今后我将推出更多鲜活新闻和深度报道,呈现出一个个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沾泥土、冒热气、带露珠的好作品。

——通榆县融媒体中心陈永辉(图13)

20年前没有电脑,每一次采访回来的第一件事还真不是照片中的呈现。第一件事应该是“吐槽”,说一说自己的所见所闻、唠一唠采访途中的“糗事”、再相互调侃一下采访“境遇”……一番操作后,我们的思路更明、主题更清、稿子也就成型了。20年间,我们行走在镇赉的大小街巷和村屯,记录着这里发生的一切。一篇篇文稿、一段段视频、一串串数据,我们记录下了独属于这个时代的镇赉印记。我的同事们,今天你们最可爱。

——镇赉县融媒体中心刘笑妍(图11)

今年五一劳动节我刚当记者的时候在大安嫩江湾采访。由于采访任务很重,需要每天按时交稿,起早贪黑的策划采访和写稿子,觉得记者是个很辛苦的职业。但在忙碌的工作中,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了解了大安的辽金文化,知道了令人惊艳的打铁花是如何打造出来的,也知道了一个活动的成功举办有很多幕后工作者在默默付出,同时也看到了地方旅游业的欣欣向荣,觉得很开心和自豪。看到如今白城文化更有活力、旅游更有魅力,作为一名记者,我希望把家乡的美好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白城,爱上白城。

——白城日报社冯苗苗(图16)

青春如帜,理想不灭,因为热爱,所以坚守。20年坚持采编一线,采访了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倾听心声,收获感动,品尝快乐。我一个人编辑主持《成长》栏目,邀请心理老师和专家学者为青少年儿童和家长答疑解惑,共同努力,做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守护人;关注留守儿童,送礼物送温暖送陪伴。孩子们眼里的那一抹抹光,永远是我前行的动力。值此记者节,让我们“牢记时代,勿忘人民”,期冀与同仁继续勠力同心,不辱使命。

——白城广播电视台王洋(图20)

本版稿件、图片由白城市新闻工作者协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