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邀记者 薄秀芳
有一种热爱,总能给平凡的生活带来无限的精彩。
6月5日早饭过后,赵东兴坐在自家客厅的茶几前开始了金属錾刻浮雕画创作。他紧握手中的铁锥,在一块厚度约2毫米铜板上,用勾、落、串、戗等技法,雕刻着心中的美丽画面……
“这种铜板是我今年开始选用的新材质,通过做旧工艺处理后,在视觉上更具厚重感,拓宽了展示空间,增加了收藏价值,市场潜力很大。”摸着手上雕画材料,赵东兴滔滔不绝地向记者介绍着。
身为白城市第九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金属錾刻浮雕画技艺传承人,赵东兴一直在创作上孜孜以求,奋力前行。他说自己不能辜负了非遗传承人这个称谓。
说到自己的创作历程,赵东兴饶有兴致地与记者讲了起来。据他介绍,自己的金属铝铂錾刻浮雕画技艺是錾刻工艺特色的衍生品。从他爷爷那时制作单一的錾刻马具饰品,到他父亲创作发展并使用金属錾刻浮雕创作鹰、鸡等翎羽类禽鸟作品。从小喜欢绘画、爱好手工制作的赵东兴,深受父亲的影响,经过不懈摸索,结合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点,经过改良,用废弃易拉罐即铝铂制成了许多錾刻浮雕画作品。这一变废为宝、环保节约的工艺作品,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以孔雀、牡丹为题材的创作屡有新意,独具特色。近几年,创作的梅、兰、竹、菊作品,呈现的浮雕立体感强,层次丰富。
花香悠远不设界,工匠精神传九州。2023年,赵东兴用易拉罐制作的金属錾刻浮雕画,参加了在成都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会上,很多参观者驻足观看并对作品表示赞美。就这样,赵东兴把白城精神通过其无声的作品,向五湖四海的人们传扬。而这些来自他人的认可,也成为赵东兴努力创作的动力之源。他说:“没想到自己在晚年以这样的方式为自己的家乡宣传,荣幸之际更感使命神圣。”
是热爱,但更要不断地提升与创造。赵东兴经营着一家文玩工作室,他的作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销售。创作的铜板錾刻浮雕画《腾飞》《龙凤献福》等一经面市,就受到了新老顾客的喜爱。
与此同时,赵东兴的另一个身份是白城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他说:“能将金属錾刻浮雕画技艺传授给学院的学生们,让非遗技艺在白城得到更广泛的推广、传承,足以证明我的努力与付出都是值得的。”
赵东兴还有一个坚持多年的创作——老北京毛猴工艺品制作。那一只只惟妙惟肖、活泼灵动,浑身散发精气神儿的毛猴,以中草药为材料制作,加之外形小巧、制作材料环保,受到不同年龄受众的喜爱。
刀笔相生雕龙凤,非遗传承绽芳菲;四季美景展盛世,线条深浅见才情。在赵东兴的金属錾刻浮雕画作品中,承载着从父辈中传承的热爱,有本人发自内心的探索,更有振兴家乡白城、宣传白城、建设白城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