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日报微信 白城日报抖音
首页
第02版:综合新闻

妙手精雕捧匠心 坚守传承非遗人

——记我市曹氏根雕技艺非遗传承人曹洪阁

曹洪阁进行雕刻创作。 本报记者张殿文摄

●本报记者 刘莹

选材、构思、造型、加工、打磨、抛光……经过白城市根雕技艺非遗传承人曹洪阁的妙手打磨,本不起眼的老树根便被赋予了新生命,成为了一件件艺术品。

前不久,记者来到位于洮南市的曹洪阁家中采访,听68岁曹老讲述他半个世纪的根雕情缘。

走进他的小院儿,木香扑鼻而来,随之映入眼帘的是院子里摆满的形态各异的树根和已经雕琢完成的作品,这便是他的“手工作坊”。当记者拿起其中一件作品时,话语不多的曹洪阁便侃侃而谈介绍起来:“创作的过程总是孤独的,天不冷的时候,我就坐在这个小院儿里,沏一壶茶,一待就是大半天,已经习惯了与这些老树根作伴的日子。”

“我父亲从事精雕家具方面的工作,我小时候常常看我父亲研究木质家具的细节,耳濡目染也有了一些兴趣。”曹洪阁对记者说。曹洪阁自小受家庭艺术熏陶,学习油画,恢复高考后考入东北师范大学美术系专修基本功。专业的学习,让本来就对根雕艺术十分感兴趣的他,对根雕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也让他的创作视野更加开阔,创作手法更加丰富多样。

曹氏根雕是将美术中的线条勾勒与诗文相结合,并把中国画的写意画法变为雕法,作品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极具艺术收藏价值。他还将自小学习的油画艺术精髓融入到根雕创作中,这为他创作根雕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艺术风格自成一派。

洮南市博物馆收藏了许多曹洪阁的作品。记者跟随曹洪阁来到洮南市博物馆。“根雕讲究七分天然、三分雕琢,根材是天生的,我有时间就下乡去采集这些树根,经常是看着像什么就雕琢成什么。”边走边谈,曹洪阁不时指着展柜里的一件件作品向记者介绍,并且讲述他的创作过程。

曹洪阁告诉记者,每一件根雕作品从选材开始,就要倾注很多心血。单说原料的获得,需要他去农村一次次的“碰”,所以他的每一件作品不但包含情感,更蛮有“缘分”。作品《冬奥精神》就是一次他在下乡收集根雕原料时机缘巧合碰到的——摆在农民院子里的一个树根一下就吸引了他的目光,树根材质坚韧、纹理自然流畅,浑然天成,完整度高,形态极富动势神韵。曹洪阁的很多创作,也都是这样的机缘巧合。他用独到的眼光发现了形态各异的树根,而这些本是农家烧柴的树根,又在他手中变成了富有鲜活意义的根雕作品。

凭借一手好技艺,其创作的作品多次获得展示和荣誉。曹洪阁的根雕作品曾在《吉林日报·东北风》副刊发表;2020年,作品《冬奥精神》在长春冰雪节展出并荣获优秀奖;同年6月,曹氏根雕技艺被列入白城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对于过往的荣誉,曹洪阁并不看重,他现在心心念念的是技艺传承。根雕学艺之路漫长且辛苦,从事根雕行业的年轻人不多,曹洪阁在努力培养新人的同时,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根雕这项非遗技艺,将老手艺传承下去。

2025-01-20 ——记我市曹氏根雕技艺非遗传承人曹洪阁 1 1 白城日报 content_25176.html 1 妙手精雕捧匠心 坚守传承非遗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