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日报微信 白城日报抖音
首页
第03版:文化广场

带你穿越历史长河, 探寻白城文物背后的故事{七}

民国玉香炉

西汉鲜卑金马牌饰

西汉鲜卑金马牌饰

吉祥,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自古以来就存在于我们的文化中。无论是祈福避灾,还是趋吉避凶,都体现了我们对和谐、安宁、团圆、美满和奋进的追求。今天是除夕,让我们向大家介绍两件白城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两件文物不仅展现了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更让我们感受到古人精神世界中的祥和美好和人间烟火气息。每当欢庆时节,我们更能深切体会到它们带来的富丽与典雅。

让我们在浓浓的年味儿中感受丰富的文化内涵,传承美好祝愿,开启新的祈福之旅。祝读者朋友乙巳蛇年金玉满堂、花开富贵,祝愿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我是西汉鲜卑金马牌饰,已经两千多岁了,现藏于白城市博物馆。

1986年6月,我在通榆县新华乡桑树营子附近被发现。我长5.2厘米、宽2.7厘米、厚0.5厘米,像半个烟盒大小,正面凸出,背面凹陷。值得一提的是,我的含金量高达90%。

鲜卑族曾是中国古代北方的一支强大民族,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汉时他们曾居于辽东,东汉时北匈奴西迁后进入匈奴故地,势力渐盛。至晋初分为数部,其中以慕容、拓跋二氏最为著名。拓跋氏建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后分裂成东魏和西魏,又演为北齐、北周。内迁的鲜卑人因逐渐从事农业,隋唐后渐被汉民族同化。

在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时,鲜卑文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鲜卑先民制作我时,先使用铸造工艺制作出模具,将熔融的金属液注入模具中,通过精细的雕刻和打磨工艺,对我身上的细节进行雕琢和修整,再运用浮雕和阴刻等手法,突出我“马”的形态和特征。制成后的我,线条流畅、形象生动。

我作为鲜卑族的重要器物,是鲜卑部落首领赐予萨满巫师的最高赏赐,相当于免死金牌。

在鲜卑文化中,萨满巫师能够与超自然的神灵世界建立联系,传达神的旨意和启示,为部落的决策提供指引。所以将我作为“免死金牌”赐予萨满巫师,显示了我极高的地位和重要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员的流动,我精湛的铸造、雕刻和打磨等工艺,传播到了其他地方。在技术、艺术和文化等方面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启示,为后世金属工艺品的制作提供了借鉴,也为研究鲜卑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人们拿起我,仿佛已穿越千年的时光,触摸到那个古老时代的脉搏。我身上精美的纹路和细腻的工艺,诉说着两千多年前工匠们的高超技艺和无穷智慧。

我的出土,也告诉后来者,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民族,曾在白城这片土地上绽放。

丝丝凝香 穿越百年

香炉不仅美观而威严,而且还具有除秽气、祈圆满,清除灾祸的含义。白城市博物馆珍藏着一尊民国玉香炉,它长15.5厘米、高15厘米、口径6.2厘米、腹径9.2厘米,通体为玉质。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这尊玉香炉就如君子一般,呈现出高贵淡雅、平静安然的气质。

香炉,初现于距今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同时期的楚国,因地处位置相对潮湿,故室内熏香以做除霉、杀菌之用,也成为香文化的发源地。

香炉中焚烧的常见香形,有线香、盘香和塔香等。香的种类也很多,有沉香、檀香和艾草香等。

香炉的用途颇为广泛,富贵人家用于家居装饰和重要社交活动展示;文人墨客在舞文弄墨时焚香,营造宁静氛围,激发创作灵感;佛教、道教使用香炉,表达对信仰的敬意……

民国时期,社会、文化和艺术等方面发生了诸多变化,一些新的设计和元素逐渐融入到玉香炉制作中。富贵的牡丹、高洁的梅花、祥瑞的麒麟、招财的貔貅,也包括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民国玉香炉发展的点点滴滴,展现了民国时期玉器制作的工艺水平和艺术风格,体现了当时工匠的创造力和审美追求,也推动着中国传统香文化和玉文化的发展。

民国玉香炉带着它遗留的香气,静静穿越百年。它曾在动荡的岁月中历尽沧桑,却依然温润细腻,上面的花卉图案娇艳欲滴,仿佛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新春佳节,愿这百年前的丝丝凝香,给你送去新年的吉祥如意。

稿件:本报记者 李政孚

美编:刘健雄 供图:白城市博物馆

2025-01-28 1 1 白城日报 content_25439.html 1 带你穿越历史长河, 探寻白城文物背后的故事{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