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1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国工艺美术馆承办的为期两个月的第七届“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行。
作为代表我国工艺美术最高水准的国家级展览,本届双年展汇聚了全国近千件工艺美术大师及新生代艺术家的匠心之作,涵盖玉雕、牙雕、漆器、景泰蓝等多个品类。
在第七届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的筹备现场,一件以翡翠雕刻的变色龙作品《迭变》吸引众多策展人驻足。这件出自白城市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遗李氏石雕第三代传承人李晓民之手的玉雕精品,在中国工艺美术馆四楼展厅绽放异彩,向世界展现白城非遗文化的创新魅力。
作为白城市非遗传承的中坚力量,李晓民此次参展具有特殊意义。其代表作《迭变》选用天然翡翠,巧妙利用玉石天然色泽肌理,以变色龙为创作母题,通过"随物赋形"的传统技艺,将鳞甲肌理的雕刻精度提升至毫米级。作品既蕴含惟变所出,万变不从的哲学思考,更彰显非遗传承人“以古法开新境”的创作智慧。中国工艺美术馆专家评价,这件作品完美实现了传统雕刻技法与现代审美表达的跨界对话。
“每个鳞片的转折都要顺应玉料纹理,既要保持生物特征,又要体现翡翠的通透感。”李晓民在布展现场介绍创作理念时表示,非遗传承不是简单的技艺复制,而是要在坚守核心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这种创新精神,恰恰与作品传达的“变革求新”主题形成巧妙呼应。
市非遗办负责人表示,李晓民的参展是白城文化建设的里程碑事件。作为吉林省西部重要的非遗传承基地,近年来,白城通过建立传承人工作室、开设非遗工坊等举措,培育出李氏石雕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此次国家级展会的亮相,不仅将石雕技艺推向更高展示平台,更通过“一件作品带活一个品类”的示范效应,为地方非遗项目开拓出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径。
李氏石雕技艺自清末传承至今已有130余年历史,2009年被列入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李晓民作为该项目的第三代传承人,近5年累计培养学徒27人,开发文创产品40余种,形成从原料采集、创意设计到雕刻制作的全产业链条。此次《迭变》的展出,既是个人艺术成就的集中展现,更是白城推进“非遗+”战略的重要成果。
随着双年展的正式开幕,这件凝结着关东匠人智慧的玉雕作品,在国家级艺术殿堂开启白城非遗文化的新传播篇章。白城的非遗保护事业正在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发展中,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