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日报微信 白城日报抖音
首页
第02版:专版

一座城市的温暖

——我市为环卫工人打造“暖心早餐”“安心午餐”工作纪实

●张程 本报记者 李彤君

黎明中的城市,寂静中透着祥和。当大家还在睡梦中时,白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的食堂里,已经飘出了饭菜的香气。两位师傅正在将出锅的馒头、花卷捡到托盘里,灶上的小米粥在锅里翻滚着,灶台上码放着各色小菜让人颇有食欲……这是3月24日凌晨,记者在白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机械化清扫大队食堂看到的一幕。

环卫工人被称为城市“美容师”,每天与星月同行,成为唤醒城市的“第一人”。如何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使他们更好地服务城市管理建设?这不但体现了对环卫工人群体的关爱,更彰显着城市的文明高度和社会温度。

为赴那场“温暖的约定”

全市有702名环卫工人,承担着城区1659万平方米道路清扫、垃圾清运和54个公厕保洁任务。白城市的环卫清扫工人主要由“三个群体”组成,他们有的年龄偏大,有的身体轻度残疾,还有的智力略有缺陷。他们的家庭经济收入水平普遍偏低,环卫清扫工作既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也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社会负担。

环卫工作时间长、环境差、强度大,但这些并没有影响环卫工人们的努力和付出。机械化清扫从每天早4点至晚7点全天候对市区城市道路进行作业,清洁维护城市设施,对市区水冲公厕进行日常吸污,收集、压缩、转运城市生活垃圾;人工清扫从每天早5点至晚9点进行常态化保洁,除对道路、广场日常保洁作业外,还要擦拭市区所有公共、市政及交通指示设施,保障各类设施干净清洁。他们以辛勤劳动守护着城市的洁净底色,是城市运行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我市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持续提升城市治理效能,2021年成功获评“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卫生城市测评组评价“白城是吉林省最干净的城市”“白城的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与发达城市不相上下”。全国文明城市测评组更以“老而不破、旧而不脏、小而不乱”12字精准概括白城的城市治理成效。白城在吉林省城市文明程度指数评估中位列全省第1位,吸引了60余个市县考察团前来学习,承办了全省240余人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培训现场会,城市精细化管理“白城模式”领跑全省。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广大城管干部职工的智慧与汗水,更离不开环卫工人的努力和付出。

尊重和关爱环卫工人不仅体现着城市的文明,更彰显着社会的温度。而受交通条件、居住距离及经济状况制约,以前,环卫工人们经常是自带饭盒,到了饭点,找临街商户要点热水将就一口,“冷食果腹”“空腹作业”让有的环卫工人患上胃肠疾病,有的低血糖频发。道路机械化清扫司机两班倒,一班的工作时间从早4点到中午11点,另一班的时间是从中午11点到晚7点。4个垃圾转运站负责收集和清运的师傅的工作从早6点到上午10点、下午2点到6点。

“解决环卫工人的就餐问题,就是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白城市委、市政府将关心关爱环卫工人摆在民生建设的重要位置,把“解决环卫工人就餐”问题列入办好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进而提升环卫群体的职业获得感和幸福感,让“劳动最光荣”的价值理念在这座城市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彰显。

让保障与关爱“立竿见影”

长期以来,环卫工人就餐主要依托“爱心之家”,依靠社会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捐赠解决早餐问题,但时常存在捐赠有限、供餐规模有限等问题,无法满足环卫工人实际就餐需求。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到环卫中心调研时,了解到环卫工人早餐情况后,高度重视,将关心关爱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同意市城管局向市政府申请将环卫早餐纳入预算保障。自2025年1月起,采取购买餐饮服务和自办食堂的方式,为环卫工人提供早餐,从而完成了从社会帮扶到政府托底的系统性升级,实现了从“民间善举”到“制度保障”的跨越式转变。一碗热粥、一个热包子、一份小菜,暖了环卫工人的胃,也暖了他们的心。

针对环卫工人的用餐问题,相关领导还要求,不仅要解决环卫工人的早餐问题,还要系统性解决午餐保障问题,让环卫工人在保障城市洁净的同时,进一步感受到这座城市带给他们的温度。对此,市城管局迅速响应,一方面与市财政局共同研究加餐预算保障问题,一方面升级现有食堂设施设备,新增食堂工作人员,精心制定午餐食谱,确保惠民措施第一时间落实到环卫工人身上。

今年2月,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市财政局的精心筹备下,暖心项目正式落地——环卫工人吃上了热气腾腾、食材新鲜安全且营养搭配均衡的午餐。这项惠民政策实施后,环卫工人的幸福感增强,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机械化清扫大队工人陈志明说:“我们从事垃圾收集工作,体力消耗非常大,工作时间长。以前的早餐是爱心团体捐赠,数量有限。现在每天在食堂吃的热乎早餐午餐,营养好吃还管饱,有了气力工作起来也更安心,上级单位给我们的是福利,我们感受到的是福气啊!”

舌尖上的温暖与安全

鉴于环卫工作“点多面广、作息特殊”的特点,市城管局经深入调研,创新推出了新的供餐模式。每日提供“一荤一素双炖菜+时令热汤+4种炝拌菜”的基础套餐,搭配米饭、馒头、烙饼、包子、肉花卷等5种主食轮换供应;清雪季时,特别推出高热量能量包,动态调整红烧肉、肉包子、鸡腿等菜品的供应比例,并灵活延长供餐时间,确保环卫工人随时都能吃上热乎饭菜。

为保障舌尖上的安全,食堂构建了全流程品质管控体系。食材采购严格把关,优先选用时令蔬菜,采用优质豆油和自熬荤油烹饪,所有调味料均采购自知名品牌供应商。后厨团队全员持有效健康证上岗,每日餐品严格执行食品留样制度,做到每餐有源可溯。对于清扫区域偏远无法到食堂就餐的环卫工人,各小队长会用统一配备的保温饭盒送餐到具体岗位。

为了让环卫工人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感受人文关怀,市城管局将传统节气融入对环卫工人的关爱之中,把“不时不食”的传统饮食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春节,热气腾腾的饺子送上团圆与温暖的祝福;正月初七寓意健康长寿的寿面、正月十五软糯的汤圆,都承载着满满的美好祝愿;二月初二,订制的喷香猪耳、猪头肉摆上餐桌,为环卫工人新一年的工作加油鼓劲。通过“美食+祝福”的巧妙组合,让环卫工人在传统节日里也能深切感受到“家”的温暖。人工清扫大队工人胡杰说:“特别感谢上级单位领导和同志们,让我们吃上了免费而丰富的早午餐,让我们工作也更加有了底气,不仅胃里暖和了,干活也更有劲儿了!”

市城管局党组成员、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彭臣志表示:“从热水热茶,升级为热粥热饭,再到现在的暖心食堂、节气餐单,我们始终紧密围绕一线环卫工人的实际需求开展工作。正是这些暖心举措激发了队伍活力,也让环卫工人与我们的心贴得更近,实现了城市环境与人文关怀的双提升。”

唯有让保障举措“接地气”、服务供给“冒热气”,城市管理工作方能焕发蓬勃朝气、凝聚奋进力气。如今的白城,正以“暖心项目”小支点撬动城市治理大格局。当机械化清扫车与“环卫橙”交织成流动的风景线,当便民驿站的热水与食堂的热气氤氲交融,这座城市以“食”事办实事的诚意,以独特的“温度管理”,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书写着“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答卷。

本版图片由 杨野 本报记者张殿文提供

2025-03-27 ——我市为环卫工人打造“暖心早餐”“安心午餐”工作纪实 1 1 白城日报 content_27241.html 1 一座城市的温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