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为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地履行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搭建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沟通桥梁,白城市融媒体中心推出新闻调查类舆论监督栏目《听民声》,聚焦民生关切,反映百姓心声,推动问题解决,助力社会治理,敬请读者关注。
本栏目热线电话
18844618890
18844628890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汽车已成为现代生活的必需品。然而,伴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城市停车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公共车位紧张,顺利停车成为广大车主难以回避的问题。我市的公共停车位情况如何?是否存在“一位难求”情况?日前,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屡禁不止
“霸占”公共资源
记者先后在市区纯阳路、体育场街和开发大街看到,在纯阳路道路两侧的机动车公共停车位上,所有的车辆都整齐划一地摆放着,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仅200米的停车区域就藏匿着四五辆“僵尸车”,它们不仅车身布满灰尘、树叶、鸟粪,车漆也已老化、褪色、剥落,有的还出现轮胎瘪气、车牌缺失损坏等情况;在体育场街,这里的临街商铺大多为汽车修理厂,在修理厂门前的公共停车位上,停放着许多等待修理的汽车;在开发大街,一家电瓶车修理店同样有着类似情况,该商家门前的3个公共停车位上,停满了或修理完毕或亟待修理的电瓶车;还有一些公共停车位上,不少电瓶车、自行车堂而皇之地占据着本应属于机动车停车的位置。
此外,记者在鼎山路注意到,一些沿街的饭店为了招揽生意也是使出“浑身解数”。下午2时左右,部分商家就早早地把板凳放在了自家门前的公共停车位上,方便前来就餐顾客停车。
在市区幸福南大街的一新能源汽车销售店门前,记者发现,该店更是将门前公共停车位当成了自家的“展厅”,10余个公共停车位上停放着待售的无牌照新车。
屡禁不止“霸占”公共停车位的做法,让公共停车位“人为减少”,更将“公共”二字变成了“私有”,导致市民驾车外出寻找停车位成为难题。
制定规则
有效实施整治
“占车位这个事确实是一个普遍现象,有用三轮车、电瓶车占的,还有用锥桶、纸壳箱占的,总之就是看见车位进不去,挺生气。”采访中市民纷纷说到。
公共停车位,原本是缓解城市停车难题的公共资源,而个别商户通过“躲猫猫”的方式,频繁逃避监管,逐渐形成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恶性循环”,给执法工作增加了难度。市民们对于“霸占”公共停车位的现象也颇有怨言。那么,针对这样的乱象就真的无计可施吗?记者查询了法律法规数据库,找到了我市在2019年和2022年出台的相关规定。
根据2022年3月1日施行的《白城市城市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在公共停车泊位、道路及其两侧、公共停车场、住宅小区公共区域、绿化带等区域停放的无人维护和无法正常使用的车辆,影响市容和环境的,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责令所有人限期处理,逾期不处理的,将车辆拖移至指定地点停放,并告知车辆所有人申领,拖移和存放车辆不得收取任何费用。涉及报废的机动车,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法给予报废处理。2019年4月25日施行的《白城市市政设施保护条例》第十条也明确规定,在城市道路及其设施管理范围内,禁止非机动车以及其他物品侵占道路两侧的机动车停车泊位。
明确的规定,为治理此类问题提供了基本遵循。出于一己私利,霸占停车泊位的商户,将公共资源据为己有,不仅破坏了城市的文明形象,还容易引发矛盾纠纷。对此,我市相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进行了整治,真正做到让公共停车位回归公共属性。
巩固成果
推进长效管理
为方便市民停车,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从2016年开始,先后施划公共停车位1.8万余个。为让公共停车位能够“物尽其用”,今年年初,这个局就已经开始对全市范围内的“僵尸车”进行了摸排、取证和登记,共排查出250多辆“僵尸车”。近日,这个局还制定下发了《挤占公共停车位专项整治方案》,方案显示,城管部门将在市区内清理长期占用公共停车位机动车、非机动车和利用两轮车、三轮车及路锥、桌椅等杂物侵占停车位行为,以及占用公共车位修车、洗车、售车等行为。专项整治方案下发后,城管部门分成多组,通过法律法规宣传、拖移“僵尸车”、清理占位杂物等方式开展集中整治。
“您好,我们是城管执法队员,经过交巡警部门鉴定,您的这辆车属于‘僵尸车辆’,前期已经对您进行了告知,现在我们要进行强制拖移。”在市区金辉南街,城管执法队员们利用挪车器将车身布满灰尘、锈迹斑斑、轮胎瘪气、无法正常行驶的“僵尸车”,移出公共停车位,拽上拖车,并拖移到指定地点存放。
在市区长庆北街,也有一台没有悬挂车牌的车辆被确认为“僵尸车”,城管执法队员对其进行拖移处理。“这台车经交巡警部门前期查询达到报废状态,无人维护,联系不到车主,我们将车拖移到指定地点,进行下一步处理。”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机动大队大队长刘万文说。
针对占用公共停车位的汽车销售服务公司和电动车行等,执法人员利用相关条例规定对负责人进行了耐心宣讲,使其意识到错误,表示立即整改。
同时,在市区瑞光南街与民生西路交汇处、胜利西路与长庆南街交汇处、体育场街、幸福南大街等处,城管执法队员对占用公共停车位的非机动车辆和杂物进行了清理,并向商户及个人告知违法行为和执法依据,责令迅速整改。
专项整治行动中,城管部门通过“普法+清理+承诺”的三步工作法,引导广大商户和市民规范使用公共停车资源。公共空间得以释放,整治工作初见成效,公共停车位逐渐回归其公共属性,广大市民拍手称赞。
“今年,我们还要在有条件的区域‘见缝插针’,适当增划、补划公共停车位,同时建立常态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整治成果,防止问题反弹。”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副局长林树龙表示,整治工作将常态化深入推进,逐步构建长效化、精细化管理机制,私占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将更加精准高效。
公共停车位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要实现公共车位“还位于民”,不能仅依靠管理部门,还需构建起“制度+监管+意识提升”的全方位治理体系,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协同发力,让公共资源物尽其用,切实缓解百姓“停车焦虑症”,营造更加和谐、有序的城市出行与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