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泓轩 王娅楠
在通榆县向海蒙古族乡创业村,有这样一位令人由衷敬佩的老村支书——林海江。即便早已卸任村党支部书记一职,他依然心系村民,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乡村发展倾尽全力。
上世纪90年代,林海江成为创业村党支部书记。彼时的创业村,经济状况落后,文化生活更是匮乏。他清楚地认识到,要改变村子的现状,提升村民的文化素质是关键。于是,他积极行动起来,组织村民开展各类学习活动,邀请农业专家到村里传授种植养殖技术等。在他坚持不懈地努力下,村民们逐渐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开始主动学习,村里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2004年,林海江不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但并没有停下为村民服务的脚步。2017年,他决定创办农家书屋。村民们在忙碌的劳作之余,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放松身心、增长知识的地方。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把自家的一间屋子腾出来,又四处筹集资金购买图书,一个小小的书屋就这样诞生了。
起初,书屋的图书种类非常有限,只有几百册。林海江四处奔走,一方面向相关部门申请支持,另一方面向爱心人士募捐图书。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书屋的图书种类不断丰富,如今,已有农业、科技、教育、科普等各类图书3000余册。
在林海江的农家书屋里,有一群特殊的小读者,那就是村里的孩子们。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他把书屋整理得干净整洁、井然有序,还专门开辟了一个温馨的儿童阅读区,摆放着适合孩子们阅读的各类图书。每当孩子们来到书屋,他都会像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耐心地为他们讲解图书内容,引导他们阅读。他还定期组织孩子们开展读书分享会、故事会等活动,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除了阅读,林海江还发挥自己的特长,指导孩子们练习书法。他是吉林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擅长书法。他经常在书屋举办书法培训班,免费为孩子们教授书法技巧。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不仅提高了书写能力,还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和热爱。
林海江的农家书屋不仅是一个知识的殿堂,更是一个凝聚村民力量、弘扬正能量的重要平台。他坚持每月举办理论学习和知识普及活动,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理论,普及农业生产等方面的知识。每逢国庆节、“三八”妇女节等重要节假日,他都会在书屋举办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书屋还不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组织村民们参加学习培训,助力他们丰富知识与提升技能。通过在书屋的学习,村民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开始大胆尝试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发展特色农业。村民们在书屋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积极参与村里的公益活动。村风村貌焕然一新,呈现出一派和谐、文明的新气象。
在林海江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关注乡村文化建设和乡村发展。一些年轻的村民受到他的启发,也积极参与到书屋的管理和服务中来,为书屋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今,林海江的农家书屋已经成为创业村的一张闪亮名片,吸引着周边村庄的村民前来学习交流。书屋的成功也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关注,相关部门开始加大对乡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支持更多的乡村创办类似的书屋和文化活动场所。林海江的农家书屋不仅为村民提供了知识的滋养,更为乡村的未来种下了希望的种子。他的故事,将激励着乡村的每一个人,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乡村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