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镇赉的田间地头,处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劳作景象。走进位于坦途镇大呼拉村的“万亩茭白产业园”,茭农们拔苗、分苗、运输、排线、插秧……大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各项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
茭白作为一种水生蔬菜,原本是生长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如今却在镇赉成功扎根。这不仅让昔日的盐碱地焕发生机,更是催生出极具潜力的特色产业,让一幅乡村振兴的新图景在这片大地上徐徐展开。
今年,镇赉县吉鹤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三方联合成立镇赉县苏吉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万亩茭白产业园区”。苏吉汇公司总经理丁炜说:“产业园从5月3日开始种植茭白秧苗,预计月底前完成全部插秧工作,今年首批种植面积是2600亩。”
与此同时,在建平乡天原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茭白种植基地,同样是一派繁忙。该企业负责人表示:“今年公司将种植规模扩大到了1500亩,过硬的品质让我们根本不愁销路。”
镇赉种植的茭白不仅产量高,且在营养、口感、品质等方面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精品率达到90%以上。2018年镇赉引入茭白种植,随着寒区碱地茭白种植效果的逐渐显现,其种植面积也在逐年增加。
据县农业农村局负责同志介绍,镇赉县丰富的水系资源和肥沃的土地,为茭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2024年,苏打盐碱地茭白千亩示范田首年亩产量约3000斤,收购价为每斤5元,经济效益较传统作物提升2倍以上。今年,全县茭白种植面积更是接近5000亩。
茭白产业的蓬勃发展,还有效解决了当地群众的就业问题。茭白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插秧期间,1500亩地需要用工50余人,持续20余天,而在收割期间更需持续用工近2个月。坦途镇大呼拉村村民许建说:“我从4月中旬开始干活,能干3到4个月,估计总收入能有1万多元,能在家门口工作赚钱,别提多省事了。”
今年,镇赉县立足区域发展与产业实际,构建“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农户”合作模式,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项目共建。同时,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探索“茭白+小龙虾”种养模式,挖掘立体循环经济潜力,提升土地利用率。
“今年我们第一次将吉林协联生产的柠檬酸降碱剂用在新开地上,茭白存活率达能到98%以上。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因为历年茭白在镇赉县的种植情况,它的成活率没有超过45%。”丁炜说。
在茭白产业园区,肉眼可见大片裸露的白花花的盐碱地,在泡田过程中,工作人员将柠檬酸降碱剂溶于水中,中和土壤中的碱性物质,改善土壤结构,为茭白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据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监测数据显示,种植前盐碱地块表层土壤pH值平均为9.32,收割后降至9.0,下降0.32,充分证明了茭白在盐碱地改良方面的强大功能。此外,茭白作为水生作物,其种植田还可净化水质、涵养湿地,与当地河湖连通工程形成良性互动,带来显著生态红利。
接下来,镇赉县计划继续扩大茭白种植面积,并配套建设育苗越冬大棚、冷链物流与深加工基地,打造集培育、种植、加工于一体的茭白产业链,推动盐碱地变身“金银滩”,助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走出一条特色产业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