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日报微信 白城日报抖音
首页
第02版:综合新闻

通榆向海湿地

东方白鹳的温馨“家园”

●陈宝林 本报记者 汪伦 文/摄

东方白鹳相互依偎,守护新生命。

在广袤的东北大地,有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吉林省通榆县向海湿地。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这里成为越来越多珍稀鸟类的栖息天堂,其中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更将这里当成了温馨的“家园”,在此安家育娃,繁衍生息。

东方白鹳对栖息环境的要求高,偏爱人为干扰小、有大面积浅明水且周围以沼泽或草甸为主的湿地。而向海湿地的水域、沼泽、草甸穿插分布,形成了独特的湿地条带。同时,在这片湿地中,鱼类、蛙类、软体动物等动物性食物丰富多样,还有种类繁多的植物性食物,为东方白鹳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

每年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东方白鹳就会准时迁徙而来,回到向海湿地。它们一路飞行数千公里,穿越山川河流,克服重重困难,只为回到这片它们熟悉而又喜爱的土地。今年4月8日,一对东方白鹳在巢穴中栖息,它们相互依偎,共同守护着新生命,这一幕成为了向海湿地生态改善的生动见证。

东方白鹳的巢穴通常搭建在高处,比如高大的树木顶端或电线杆上,这样可以确保巢穴的安全,避免受到天敌的侵扰。为给东方白鹳提供更多适宜的筑巢场所,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设立了人工巢架。这些人工巢架为东方白鹳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让它们能够更加安心地繁衍后代。

向海湿地的生态改善并非偶然,这背后凝聚着当地政府和保护区工作人员多年来的巨大努力。为保护这片湿地的生态环境,他们实施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措施。退耕还湿是其中一项重要的举措。过去,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部分湿地被开垦为农田,导致湿地面积减少,生态功能下降。通过退耕还湿,将这些农田重新恢复为湿地,增加了湿地的面积,改善了湿地的生态环境。生态补水也是一项关键的措施。在干旱季节,湿地的水位下降,会影响鸟类的栖息和繁殖。为保证湿地的水位稳定,工作人员通过引水等方式进行生态补水,确保湿地有足够的水源。植被恢复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他们种植了大量的湿地植物,这些植物不仅为鸟类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地,还能净化水质,改善湿地的生态环境。

同时,当地政府和保护区工作人员也加强了对湿地的日常巡护和监测。他们定期巡逻湿地,及时发现并制止非法捕猎、破坏湿地等违法行为。通过安装监测设备,对湿地的生态环境、鸟类的数量和活动情况等进行实时监测。这些数据为湿地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让工作人员能够及时调整保护措施,确保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

东方白鹳的到来,不仅是对向海湿地生态环境改善的肯定,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体现。

未来,随着生态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这里会成为更多珍稀鸟类的家园,见证更多生命的奇迹。当地政府和保护区工作人员将不断完善保护措施,提高保护水平;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更多关于湿地生态和鸟类保护的研究,为湿地的保护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湿地保护中。

2025-05-23 ●陈宝林 本报记者 汪伦 文/摄 通榆向海湿地 1 1 白城日报 content_29105.html 1 东方白鹳的温馨“家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