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赫)近日,大安市信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其盐碱地改良示范基地成功种植100亩水生蔬菜茭白,这标志着该企业在“以稻治碱”成熟模式基础上,首次在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种植上取得突破,进一步拓展了盐碱地多元化开发新路径。
作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大安市信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吉林农业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积极合作,结合多年的盐碱地治理经验,利用茭白生长期产酸的特点,配合自主研发的有机肥改良技术,使高度盐碱的土壤pH值更加稳定降到适宜区间,将较大程度上改善水田土壤质量。该公司总经理王千士介绍:“今年预计栽培面积100亩左右,对水稻盐碱地改良能有很大帮助。”
引种茭白是国家“南菜北移”项目,其蔬菜产量高、营养美味,富含植物蛋白及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从种植端看,茭白原为南方水生蔬菜,耐盐碱贫瘠,对土壤要求不高,但苗为无性繁殖,母苗对黑粉菌感染程度要求高,育苗技术含量强。
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茭白品种改良岗位专家张尚法说:“茭白在水环境中展现出强大的适应能力,其草酸含量高,对碱性土壤的改良具有显著效果。”
大安市信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大安市首家示范种植茭白的企业,采用南北专家联盟指导,减少了实验试种环节,联合科研机构优化品种,将打造盐碱地多元化开发和丰富百姓菜篮子的示范样板工程。从盐碱地治理看,茭白生长期排出酸性物质,能高效降低盐碱地pH值,快速改善土壤质量,不仅增加农民收入,还缩短盐碱地治理时间,为盐碱地开发水田种植水稻探索高效治理模式,为保障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