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被批准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的机会极为有限,一些国际体育单项组织萌生了举办世界运动会的构想。1981年,首届世界运动会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应运而生。这项由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主办的顶级赛事,每4年一届,通常在奥运会一年后举办。
为使小众项目吸引更多关注,促进全球体育运动发展,成为世运会一以贯之的追求。44年间,世运会助力多个非奥项目摆脱生存危机,提升影响力。
保护传统体育项目,拥抱新兴潮流运动,世运会作为“入奥试验田”结出累累硕果。沙滩排球、女子举重、攀岩等项目,都是经历世运会的检验后,跃入奥运会。
虽然曾被称为“二级奥运会”,但世运会从竞赛项目、参赛形式到办赛理念,都与奥运会迥然不同。“世运会主打展示自我、尽情表演,就像商店的橱窗,你能看到这些体育项目最精彩的一面。”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主席何塞·佩鲁雷纳说。
迄今为止,世运会参赛国家和地区已超过100个,运动员年龄跨度大、来源广泛,既有专业选手、职业玩家,也有业余爱好者,还有残疾人运动员,共同完成追梦之旅。
透过这一赛会,人们不仅能感受体育的多样性与包容性,更能触摸体育融入生活的脉动。在何塞·佩鲁雷纳看来,让运动员、市民以及所有参与者一起体验更多运动,这样的意义远远超越举办一场比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