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8月23日,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处暑。
处暑表示气温由炎热向凉爽过渡的变化趋势。
民间有时会借用入伏、出伏的说法,把处暑叫作“出暑”,表示从暑热天气中出来了。正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每遇秋风秋雨,空气中更添几分凉意,秋意也愈发浓厚。
古人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处暑时节,老鹰感知到秋的气息,开始大量捕猎鸟类,为安然过冬储粮;随着天气变化,天地间呈现出一片肃穆之景;黍、稷、稻、粱等农作物进入成熟期,人们迎来五谷丰登的好时节。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此时,田野里满地稻谷金黄,高粱“涨”红了脸,瓜果散发着诱人清香。在这片丰饶的土地上,农人们的身影在晨光与暮色中穿梭,抢抓这宝贵的农时。田间地头,每一句欢声笑语都是对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
与此同时,处暑时节也是渔业丰收的黄金期。浙江沿海地区往往会举行盛大的开渔节,庆祝禁渔期的结束,祈愿渔民出海平安,满载而归。渔民们满怀期待与希望,扬帆起航,追逐着肥美丰富的鱼虾蟹贝,每一网捞起的都是对生活的热爱。
处暑之后,气候越发干燥,人们的饮食起居也随之发生变化。食俗方面,不少地区有处暑吃鸭的习惯。百合鸭、盐水鸭、樟茶鸭、老鸭煲……此时的鸭肉鲜美且性凉,既营养又能清热去火。为缓解秋燥、除肺热,两广地区还有处暑“煲药茶”的习俗。
夏蝉作别,秋风有信,让我们用一颗饱满的心,尽看美丽秋色,喜迎秋日硕果。 (据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