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日报微信 白城日报抖音
首页
第02版:综合新闻

一把剪刀裁岁月 满腔赤诚传非遗

——记白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安氏剪纸第四代传承人安秀侠

安秀侠精心雕琢剪纸作品。

●陈宝林 文/摄

她以纸为帛、以剪为笔,将满族剪纸非遗的古韵与时代创新的活力熔铸于片纸之上;她在2025年“吉林巧姐”手工制作大赛的舞台上,凭作品《鹤乡风情系列》一举斩获民间工艺组金奖……她就是白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安氏剪纸第四代传承人安秀侠。

百年传承:从家族“私藏”到文化财富的非遗接力

安秀侠的剪纸之路,是一部历经百年的家族传承史。她手中的“安氏拨云绣样满族剪纸”,源自祖母安赵氏,后传至姑母安春华,姑母再传到安秀侠,最终在她这一代焕发生机。为让这门险些“无名”的技艺“认祖归宗”,安秀侠踏遍民俗研究机构、走访省内外数十位专家,在泛黄的史料与老人的回忆中反复求证,终于为其正名“拨云绣样”。如今,这门技艺已传到王安、安美慧等第五代传承人手中,完成从家族的“私藏”到文化财富的世纪接力。

守正创新:让剪纸“活”在时代浪潮里

传承是根,创新是魂。安秀侠打破传统剪纸边界,将篆书笔墨意趣融入剪刻,让汉字筋骨与剪纸灵动相得益彰;首创刀剪并用技法,让宣纸、美工纸甚至日常用纸皆成艺术载体;研发“衫色剪法”,以两种布料叠加剪刻,让剪纸从观赏性摆件变成可穿戴、可实用的生活美学品。她的作品《鹤乡传说》《长吉人家》《向海天工》,既有汉族文化的雅致内敛,又有满族文化的豪迈大气,作品里,跃动着地域文化的生动注脚。

以教促传:让非遗种子洒遍乡土

在安秀侠心中,剪纸从不是孤芳自赏的技艺,而是需要走进大众的文化种子。自2013年第一次走进通榆县十花道学校传授剪纸起,她便决定深耕“以教促传”之路。她结合教学经验,总结研究出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法,针对农民、下岗职工、社区居民开展特色培训,让手艺成为增收路径。多年来,她组织培训、创作交流活动21场,培养学员4000多人次,受益人群超3万人。从学生手中的“小鹤”剪纸,到农民笔下的“丰收图”,再到文化志愿者的公益作品,剪纸的种子已在白城乃至更广阔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载誉前行:让白城非遗走向世界

安秀侠的赤诚,换来四方认可。她是吉林省民间文化艺术突出人才,长春财经学院客座专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吉林省“农工巧匠”、高级工艺师。她的作品《千字文》《鹤舞朝阳》入选《中国当代民间工艺名家名作选粹》,作品《丰年》《大美长白》被通化师范学院收藏,作品《福虎迎冬奥》走进徐州工程学院,作品《鹤乡传说》在全国大赛中获奖。“安氏拨云绣样满族剪纸”不仅传遍国内十几个省市地区,更走出国门,在与德国、瑞士的文化交流舞台上,让世界看见中国非遗的魅力。

站在“吉林巧姐”金奖的领奖台上,安秀侠依旧朴实、谦逊。对她而言,金牌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她要培养更多年轻传承人,创作更多展现白城新貌的作品,让“安氏拨云绣样满族剪纸”成为家乡文化的闪亮名片,让剪纸艺术在时代长河中永远鲜活。

2025-10-20 ——记白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安氏剪纸第四代传承人安秀侠 1 1 白城日报 content_34681.html 1 一把剪刀裁岁月 满腔赤诚传非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