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通榆县实施治水方略建设“生态经济城市”
安全乘坐电梯知识
通榆向海林场
开展“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专题学习月活动
产地和原产地不是一码事儿
儿童玩具三大问题突出
洮南市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
洮南市供销社努力抓好综治维稳工作
市军休所退休老干部举行八·一建军节88周年
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庆祝活动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下一篇4 2015年8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榆县实施治水方略建设“生态经济城市”

 

本报讯(郭洪伟 记者薄秀芳)近年来,通榆县委、县政府以“生态经济景观”三位一体理念建设“生态经济城市”为目标,把握国家和省市政策支持机遇,抓住难得丰水年景,可谓“人努力,天帮忙,政策好”,全力实施治水方略,使全县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需求得到充盈而长远的满足,为建设“生态经济城市”提供了有力的水利保障。

节水增粮,助力增收。2010年春季,抓住省政府在通榆县实施以膜下滴灌技术为建设内容的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试点有利时机,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落实推动工作。从2010年的9个乡11个村68个单元的10545亩起步,发展到2014年21个乡镇(场)142个行政村2876个单元的40万亩,历时5年的工程建设,全县膜下滴灌建设面积已达到100万亩,实现年节水6400万立方米。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表现出了增产、节水、增温、保墒、节肥、省工、提质、避灾、压碱等九大优势;同时带动了土地自发集中连片管理,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快速推进了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的历程。2012年11月,通榆县被国家水利部授予“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的光荣称号。

5年来的成功实践使全县的农业生产纪录多次被刷新,不仅出现了边昭镇天宝村户均产粮10万斤首个整村推进的典型,更具典型的是向海乡大房村农民曹学军以仅用1眼井1人经营185亩耕地收入超过20万元,将通榆农田水利建设推向了一个更高层次。从1993年开始探索“1眼井、1垧地、1万元”至今,二十年间把一眼井的用水效率提高了10倍,经济收入提高了20倍。

河湖连通,润泽鹤乡。2012年,省委、省政府正式提出要在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实施河湖连通工程。通榆县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自筹资金1550万元,新建和加固渠道18.5公里,建涵桥4座,截至目前,为11个泡塘、2座干涸水库实施蓄水。2014年,实施兴隆渔场应急补水工程,目前工程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截至目前,通过河湖连通工程共贮存地表水4.45亿立方米,全县3座水库总蓄水量达到2.45亿立方米,全县湿地总面积达到575平方公里。2014年,在全省西部普遍干旱的情况下,通榆降雨量达到463.9毫米,是1998年以来降雨量最多的一年。同时,河湖连通工程对地下水的补给效果也十分显著。据实测,2012至2014年,通过实施各项水利措施,通榆地下水四系浅层水平均上升0.85米。

事实胜于雄辩,河湖连通工程的稳步实施,让通榆从解困到升级,从求生存到求发展的漫长苦旅中,找到了根除疮痛的“妙药良方”。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