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姜海波 李晓辉)为提高新形势下政法机关服务基层的能力和水平,通榆县政法机关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从2013年开始,组织政法干警深入开展包村活动,着力解决影响基层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队伍新形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是全面部署,搭建警民关系连心桥。县委政法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将全县172个行政村,按照一名中层干警包一村的分配方案,实现了全覆盖。县直政法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相继召开动员会、对接会进行安排部署。为确保包村工作抓好抓实,县委政法委积极组织包村干警扎实开展好“八个一”活动,即开展一次法律宣传服务、进行一次社情民意调查、搞好一次主动开门纳谏、排查化解一批矛盾纠纷、建立一支群防群治队伍、帮扶一批困难群众、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创建一批平安单位,实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动、感情在一线融洽,有力地促进了基层社会和谐稳定。
二是建章立制,确保包村任务落实处。为确保包村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通榆县委政法委结合实际,建立完善了“日常考勤制度、民情日记制度、征求意见制度、定期接访制度、目标管理制度、奖优罚劣制度”等六项规章制度,严格监督管理。同时加大了督查力度,成立包村工作督查组,对包村干警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对在督查中发现包村干警工作不实,地方党委、政府不满意,群众反映不好的,县委政法委将通报批评,责成相关部门及时整改,完善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包村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注重实效,争做基层群众贴心人。为切实解决基层实际问题,全县政法机关以包村活动为契机,深入基层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受到群众一致好评。县法院干警陈艳军在包村走访工作中调解了一起赡养老人的家庭纠纷。县检察院干警李玉新帮助包扶村组建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站和义务治安巡逻队,推进平安村屯建设。县公安局民警宫庆鑫走访贫困户潘淑芬,给她送去了种子化肥,解决了潘家燃眉之急。县司法局干警秦铁军带领律师送法下乡,现场解答群众问题,代理诉讼案件等等。同时,包村干警还积极指导和帮助乡镇、村(屯)组建治安巡逻队、联防队、护村护屯队等群防群治队伍,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各类案件的发生。包村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包村干警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410多起,调解380多起,通过法律途径化解30多起。印制4万张警民联系卡,发放到农户手中,确保群众有困难直接与包村干警取得联系。
四是形成常态,树立政法干警新形象。政法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统筹安排,处理好机关工作与包村活动之间的关系,使机关工作和包村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县委政法委为每名包村干警印发了民情日记本,全面记录包村工作情况。包村活动开展以来,干警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让老百姓感受到干警包村工作不是走形式、走过场,拉近了干警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